肺气肿有呼吸困难(早期活动后出现、渐进性加重至静息也感困难甚至端坐呼吸)、咳嗽(长期且冬重、吸烟加重、儿童不典型)、咳痰(一般白黏或泡沫痰、感染时量多脓性)、喘息胸闷(活动或加重时明显、过敏者易现、儿童过敏致喘息突出)等症状表现及体征(视诊桶状胸、触诊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心界缩小或不易叩出、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伴干湿啰音),儿童肺气肿病因有先天肺发育异常等、表现为症状突出且变化快影响生长发育;老年肺气肿常合并基础病致病情复杂、生活自理下降且心理受影响;女性肺气肿受激素水平影响症状表现有别且治疗需考虑激素因素。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早期表现: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如快走、爬楼梯等情况,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肺气肿导致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肺组织弹性减退,通气功能下降,使得机体获取氧气的能力受限。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差,不愿意参与剧烈活动;老年患者则可能在日常简单活动,像穿衣、洗漱后就出现气短症状。
2.渐进性发展: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呼吸困难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患者可能只能端坐呼吸,不能平卧,这是因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肺部淤血,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
(二)咳嗽、咳痰
1.咳嗽:多数患者有长期咳嗽病史,咳嗽程度可轻可重。一般为慢性咳嗽,时轻时重,冬季等寒冷季节咳嗽往往加重。对于长期吸烟的肺气肿患者,咳嗽可能更为频繁。儿童肺气肿患者的咳嗽可能不太典型,容易被忽视,可能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咳嗽症状,且不易缓解。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呈脓性痰。合并细菌感染时,痰液会变得黏稠、量多,颜色变黄等。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合并感染,从而出现脓性痰的情况。
(三)喘息和胸闷
部分患者伴有喘息症状,感觉呼吸时费力、有紧迫感。胸闷可表现为胸部有压迫感,尤其是在活动后或病情加重时更为明显。对于有过敏因素参与的肺气肿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喘息症状,比如接触过敏原后,喘息会加重。儿童肺气肿患者如果是由过敏因素引起,喘息可能会比较突出,家长能明显观察到孩子呼吸时的异常状况。
(四)体征表现
1.视诊:桶状胸是肺气肿较典型的体征,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这种胸廓改变是由于肺部过度充气,肺组织弹性减退,胸廓长期处于吸气状态所致。老年患者由于骨骼相对较脆,桶状胸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儿童肺气肿患者如果是先天性因素导致,胸廓的改变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
2.触诊:语颤减弱,因为肺部含气量增多,传导声波的能力减弱。
3.叩诊:过清音,正常肺部叩诊为清音,肺气肿时肺组织含气量增加,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
4.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湿啰音。干啰音是由于气道狭窄、痉挛等原因产生,湿啰音则是因为气道内有痰液等分泌物。老年患者肺部基础情况较差,听诊时干湿啰音可能更为明显;儿童肺气肿患者由于气道相对较细,听诊时干湿啰音的特点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也能发现呼吸音异常等情况。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及影响
(一)儿童肺气肿
1.病因特点:儿童肺气肿可能由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起。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肺气肿,在儿童早期可能就会出现症状,如出生后不久就有呼吸急促、喘息等表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气肿对其身体发育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身高、体重的增长,因为长期的呼吸困难会影响机体的营养摄入和氧气供应,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进程。
2.表现差异:儿童咳嗽、喘息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且病情变化较快。例如,感染等诱因容易导致儿童肺气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口唇发绀等情况,因为儿童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家长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二)老年肺气肿
1.基础疾病影响: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肺气肿与这些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会加重病情的复杂性。例如,肺气肿导致的呼吸困难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老年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较差,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往往病情较为严重。
2.生活质量影响:老年肺气肿患者由于长期的呼吸困难等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他人协助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澡等。而且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为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三)女性肺气肿
1.激素影响: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肺气肿的病情有一定影响。例如,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呼吸道的状态,从而影响肺气肿的症状表现。在孕期,女性的心肺负担加重,肺气肿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病情。
2.治疗差异:女性在药物治疗等方面可能需要考虑激素相关的因素,与男性患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也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来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要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