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是具遗传倾向、与过敏素质相关的慢性炎症皮肤病,有特应性病史、典型表现等,免疫上Th2介导免疫反应占优、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范畴宽泛,急性期多红斑丘疹水疱等,免疫是迟发型超敏反应,外部因素易引发;诊断上异位性皮炎依特应性病史等,湿疹据病史皮疹等,鉴别时异位性皮炎需与婴儿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手足癣等鉴别,特殊人群诊疗需考虑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病因复杂,可能与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等)和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相关,范畴更宽泛,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炎症性皮肤病变。
临床表现差异
异位性皮炎
年龄阶段表现:婴儿期多在出生后2-6个月发病,好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融合成片,渗出明显,瘙痒剧烈,患儿常因瘙痒而烦躁不安、睡眠不佳。儿童期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可分为湿疹型和痒疹型,湿疹型好发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表现为干燥、粗糙、肥厚性斑块;痒疹型则表现为分散的丘疹,多见于四肢伸侧。青年及成人期可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常见于肘窝、腘窝、颈部、眼睑等部位,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瘙痒明显,搔抓后易出现抓痕、血痂等继发损害。
皮肤特征:皮肤干燥较为突出,尤其是在非发作期也可能存在皮肤干燥的情况,皮肤屏障功能较正常人差,经皮水分丢失增加。
湿疹
急性期表现:常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有渗出倾向,急性湿疹若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期或慢性期。亚急性期红肿及渗出减轻,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则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好发部位不固定,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如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小腿湿疹等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各自的特点,手部湿疹常与接触外界刺激物有关,表现为手部干燥、粗糙、皲裂等;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红斑、糜烂、渗出等。
发病机制区别
异位性皮炎
免疫方面: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优势,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等增多,导致IgE水平升高,引发过敏反应,同时Th1细胞功能相对低下。皮肤中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在过敏原刺激下释放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
皮肤屏障:皮肤角质层中丝聚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外界的过敏原、刺激原等更容易侵入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同时皮肤保水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皮肤干燥等表现。
湿疹
免疫:是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的炎症,由T淋巴细胞介导,抗原递呈细胞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激活T细胞后引发炎症反应,但与异位性皮炎的Th2优势反应模式有所不同,可能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参与,但没有异位性皮炎典型的Th2细胞为主的免疫偏移。
外部因素影响:外部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刺激原(如化学物质、洗涤剂、高温等)可通过皮肤屏障的破坏进入体内,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内部因素如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湿疹的发生或加重。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异位性皮炎
诊断标准:通常依据特应性病史(个人或家族的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皮肤表现特点)、血清IgE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进行诊断,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有Hanifin和Rajka制定的标准,该标准从皮肤受累部位、个人史、家族史、血清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等多方面进行评分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婴儿脂溢性皮炎鉴别,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皮疹好发于头皮、面部等部位,为油性鳞屑性红斑,无异位性皮炎的干燥等典型表现;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去除接触物后病情易好转,而异位性皮炎无明确接触史,皮疹分布相对较广泛。
湿疹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综合诊断,急性期皮疹的多形性、对称性、渗出倾向,慢性期的苔藓样变等特点有助于诊断,但需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
鉴别诊断:需与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膝伸侧及骶尾部等部位,皮疹初起为扁平丘疹,后融合成片,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病程慢性,与湿疹的鉴别要点在于神经性皮炎多先有瘙痒后出现皮疹,而湿疹多先有皮疹后有瘙痒;与手足癣鉴别,手足癣多为单侧发病,有真菌学检查阳性结果,而湿疹多为双侧对称发病等。
特殊人群方面,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和湿疹的诊断与处理需更加谨慎,婴儿皮肤娇嫩,在诊断时要避免过度检查和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处理上优先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治疗方法,如保湿剂的使用对于两者都很重要,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但异位性皮炎更强调针对其免疫异常的综合管理,而湿疹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和刺激原。对于成人患者,生活方式因素如压力、饮食等对湿疹的影响较大,而异位性皮炎患者的遗传因素更为关键,在诊断和处理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