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咳到现在的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需从病史特点、诊断、治疗及不同人群特殊情况综合管理,病史特点为病程长且有咳嗽等相关表现及多种诱发因素,诊断包括临床评估(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肺功能、过敏原、胸影像等),治疗有避免触发因素和药物治疗,儿童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和特殊用药等事项,成年患者需关注工作生活及用药影响等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影响。
一、病史特点
1.病程时长:从年前持续到现在,时间跨度较长,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日常活动等;对于成年患者,可能影响工作和休息。
2.哮喘相关表现
症状方面:咳嗽是主要表现之一,可能为刺激性干咳,也可能伴有咳痰等情况。哮喘患者的咳嗽往往具有夜间或凌晨加重的特点,这与夜间人体的生理变化以及气道反应性变化有关。对于儿童哮喘患者,还可能伴有喘息、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影响呼吸功能,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氧供。
诱发因素方面: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接触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过敏原存在差异,若患者处于过敏原较多的环境中,咳嗽等哮喘症状可能加重;感染也是常见诱因,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感冒病毒等,感染可刺激气道,引发哮喘发作或使原有症状加重;气候变化也可能诱发,气温骤变、空气干燥等都可能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从而引起咳嗽等哮喘表现。
二、诊断相关
1.临床评估
症状评估:详细询问咳嗽等症状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与活动、时间等的关系。例如,了解患者每天咳嗽的次数,夜间醒来咳嗽的次数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观察其在玩耍、运动等情况下的呼吸状况和咳嗽表现。
体格检查:进行肺部听诊,哮喘患者在发作时可闻及双肺广泛的哮鸣音,缓解期哮鸣音可能消失,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持续的气道高反应性表现。同时,要检查患者的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心率等,评估缺氧情况。
2.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通气功能检测,如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可评估气道阻塞程度。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若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具有可逆性,支持哮喘诊断;支气管激发试验可检测气道的反应性,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有诊断价值。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问题,可能需要采用其他合适的检测方法。
过敏原检测:包括体内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检测(如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过敏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若患者对尘螨过敏,应指导其加强室内清洁,减少尘螨接触。
胸部X线或CT检查:一般哮喘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在发作期可能出现肺过度充气表现;但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或需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胸部CT检查可能有一定帮助,可了解肺部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三、治疗原则
1.避免触发因素
过敏原回避: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者,严格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使用防螨床垫、枕头等。
感染预防: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对于儿童患者,要加强护理,增强其免疫力,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药物治疗
缓解症状药物:短效β受体激动剂可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如沙丁胺醇等,但不建议长期单一使用,儿童患者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剂量和安全性。
控制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通过抗炎作用减轻气道炎症,如布地奈德等。白三烯调节剂也是常用的控制药物,如孟鲁司特钠,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对于一些重症哮喘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茶碱类药物等,但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患者
生活方式: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哮喘病史较长会影响其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应保证儿童的营养均衡,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同时,要鼓励适当的体育活动,但需避免在过敏原多或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防止诱发哮喘发作。
特殊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儿童用药,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儿童,要注意漱口,减少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风险。此外,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长期患病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
2.成年患者
生活方式:成年患者可能因哮喘病史较长影响工作和社交生活。需要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在生活中要注意环境的管理,如保持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的清洁、舒适,减少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的接触。
特殊注意事项:成年患者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如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要积极参与疾病管理,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年前咳到现在的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需要从病史特点、诊断、治疗以及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