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长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致病因素包括吸烟、环境、遗传及肺部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局部、全身及转移相关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上良性肿瘤可随访或手术,恶性肿瘤(以肺癌为例)有手术、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不同人群如吸烟、有职业暴露、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及儿童等各有注意事项。
一、肺上长肿瘤的定义与分类
肺上长肿瘤是指肺部出现了异常增生的新生物,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相对少见,如肺错构瘤等;恶性肿瘤主要是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如腺癌、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等。
二、可能的致病因素
(一)吸烟
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显著增高,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风险越高。
(二)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包括室外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室外大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等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室内烹饪产生的油烟、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等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长期暴露其中会对肺部造成损害。
2.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致癌物质,如石棉、氡气、砷、铬、镍等。例如石棉工人患肺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长期接触氡气的矿工等也面临较高的肺癌风险。
(三)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肺癌的易感性。例如部分基因突变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增殖和凋亡调控,使肺部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但遗传因素通常是与其他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肿瘤发生。
(四)肺部慢性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等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肺部组织反复损伤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引起细胞的异常变异,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时,咳嗽会加重,可为持续性高调金属音样咳嗽。
2.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间断少量咯血,若肿瘤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胸痛: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时可引起胸痛,疼痛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且疼痛部位相对固定。
(二)全身症状
可出现消瘦、乏力、发热等表现。消瘦是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等;发热可为肿瘤坏死吸收引起的低热,也可因合并感染出现高热。
(三)肿瘤转移相关症状
如果肿瘤发生转移,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例如转移至骨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转移至脑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转移至肝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瘤或位于特殊部位的肿瘤可能容易漏诊。
2.胸部CT:是肺部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可发现直径较小的肺部结节,并能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特征,如结节的边界、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肺部肿瘤的诊断价值相对胸部CT稍弱,但在判断肿瘤有无脑转移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二)病理学检查
1.痰细胞学检查:收集患者痰液,查找癌细胞,若找到癌细胞可明确诊断,但阳性率相对较低。
2.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可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
3.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癌,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但存在一定的气胸等并发症风险。
五、治疗原则
(一)良性肿瘤
对于体积较小、无症状的良性肿瘤,可定期随访观察;若肿瘤较大或出现压迫等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较好。
(二)恶性肿瘤(以肺癌为例)
1.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若无手术禁忌证,首选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2.放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也可用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
3.化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微小转移灶;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靶向治疗:对于有相应靶点突变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相对化疗不良反应较轻。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对于部分肺癌患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吸烟人群
吸烟人群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尽早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戒烟后肺部的自我修复功能会逐渐发挥作用,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二)有职业暴露人群
从事有职业暴露风险工作的人群,如接触石棉、氡气等的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定,定期进行肺部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肺部异常。
(三)肺部慢性疾病患者
患有COPD、肺结核等肺部慢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肺部情况,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早期发现肺部肿瘤有助于及时治疗。
(四)儿童
儿童肺上长肿瘤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儿童出现咳嗽、咯血等异常症状,也应及时就医检查,排查肿瘤等疾病。儿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治疗方案的选择更要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