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注重营养均衡,选择优质蛋白质、易消化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索和膳食纤维且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蔬菜水果,采用清蒸、炖煮、清炒等清淡烹饪方式,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饮食规律,同时戒烟限酒,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细节以利于病情恢复。
一、营养均衡方面
1.蛋白质摄入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猪瘦肉、牛瘦肉等)、鱼类(鲫鱼、鲈鱼等)、蛋类(鸡蛋、鸭蛋等)、豆类及豆制品(豆腐、豆浆等)。例如,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每100克鲫鱼中含有约17.1克蛋白质,能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蛋白质,且对胃黏膜的刺激相对较小。
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将鱼类做成清蒸鱼等清淡易消化的烹饪方式;对于儿童患者,鸡蛋可以做成蛋羹,更利于消化吸收蛋白质。
2.碳水化合物摄入
应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精制米面相对更易消化,例如白米饭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快速为身体提供能量。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精制糖,因为高糖饮食可能会影响胃酸分泌等胃肠功能。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精制米面的摄入量,可适当增加全谷物的比例,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0.6克,有助于肠道健康,但也要根据血糖情况合理安排摄入量。
3.脂肪摄入
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每100克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心血管和胃肠道都有一定益处。但要注意适量摄入,过量脂肪摄入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肥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可选择清蒸、炖煮等烹饪方式减少脂肪的额外添加;对于儿童患者,坚果类脂肪虽然健康,但由于儿童咀嚼和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要避免整颗坚果,防止窒息,可将坚果研磨后添加到辅食中。
二、食物选择方面
1.蔬菜水果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例如,南瓜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南瓜中胡萝卜素含量约为897微克,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胃黏膜的完整性。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每100克菠菜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2毫克,维生素C对胃黏膜的修复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蔬菜水果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清炒、凉拌等方式,避免油煎、油炸,减少对胃的刺激。对于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下降的情况,蔬菜水果可以打成汁饮用,但要注意控制饮用量和饮用速度,防止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儿童患者,蔬菜水果要切成合适的小块,方便咀嚼和消化。
一些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等,南瓜中的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甘蓝含有维生素U,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每100克甘蓝中维生素U含量虽没有精确统一的极高数值,但也有一定含量,可将甘蓝做成甘蓝沙拉等清淡的菜品。
三、烹饪方式方面
1.清淡为主
采用清蒸、炖煮、清炒等清淡的烹饪方式。清蒸鱼,将鱼处理干净后,放在蒸锅中蒸熟,加入少量葱姜丝调味,这样的烹饪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鱼的营养成分,且不会添加过多油脂,对胃的刺激小。炖煮的汤品,如排骨莲藕汤,将排骨和莲藕一起炖煮,汤品清淡营养,容易消化吸收。清炒时要注意少油少盐,例如清炒时蔬,选择应季蔬菜,如清炒西兰花,西兰花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清炒时用少量橄榄油和盐调味,既保证了营养,又不会给胃造成过重负担。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要特别注意清炒时盐的摄入量,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对于儿童患者,烹饪时要避免添加过多调料,保持食物原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2.避免刺激性食物
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症状;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过酸的食物如醋溜类菜品、山楂等,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过甜的食物如蛋糕、糖果等,也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必须戒烟限酒,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加重病情。对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本身消化功能较弱,更要严格避免这些刺激性食物,防止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
四、饮食规律方面
1.定时定量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每天尽量固定吃饭时间,例如早餐7-8点,午餐11-12点,晚餐18-19点左右。每餐的食量要适中,避免过饱或过饥。过饱会使胃的负担加重,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过饥则会导致胃酸分泌无食物中和,刺激胃黏膜。对于工作繁忙的人群,要尽量克服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可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如无糖酸奶、全麦饼干等,在两餐之间适当补充,防止出现过饥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培养良好的定时定量饮食习惯,家长可以通过制定规律的进餐时间表来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例如每天三次正餐,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各一次加餐,加餐选择健康的水果、牛奶等。
2.细嚼慢咽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以减轻胃的消化负担,使食物与消化液更好地混合,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和胃黏膜的保护。例如,吃一口米饭要咀嚼20-30次再下咽。对于老年人,由于牙齿可能存在磨损或缺失,更要注意细嚼慢咽,可以将食物切碎后再食用;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引导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避免狼吞虎咽,防止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