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发生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使部分人具易患体质,自身免疫异常可致机体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引发荨麻疹;外在因素有食物(动植物性食物可致过敏)、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可引发)、感染(病毒、细菌感染可激活免疫致疹)、吸入物(花粉、尘螨可致过敏)、接触物(植物性、化学性接触物可引发)、物理因素(机械、冷热刺激、日光照射可致疹)、精神因素(长期紧张焦虑等可诱发加重)、内分泌因素(月经周期、妊娠等生理阶段内分泌变化可引发)。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某些类型的荨麻疹具有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荨麻疹患者,个体发生荨麻疹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相关,患者往往从幼年时期就可能出现荨麻疹相关症状,且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荨麻疹相关致病因素更为敏感的体质基础。
(二)自身免疫异常
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时,机体可能错误地将自身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常合并荨麻疹,因为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体内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同时也可能影响皮肤血管的正常功能,使得皮肤更容易出现风团等荨麻疹表现。自身免疫性因素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较为常见,约占慢性荨麻疹患者的1/3左右。
二、外在因素
(一)食物因素
1.动物性食物:常见的有鱼虾、蟹贝、肉类、牛奶、蛋类等。例如,对虾过敏的人食用虾后,虾中的蛋白质作为过敏原进入人体,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引起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即可发病。
2.植物性食物:某些水果(如草莓、芒果、柠檬等)、蔬菜(如竹笋、菠菜、蘑菇等)也可能引发荨麻疹。以芒果为例,其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部分人接触或食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口唇周围红肿、瘙痒,进而可能发展为全身的荨麻疹样皮疹。
(二)药物因素
1.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青霉素是较为常见的引发药物性荨麻疹的药物,使用青霉素后,机体可能对青霉素中的抗原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样改变,可表现为全身性的风团、红斑,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其他症状。一般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如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病。
2.解热镇痛类: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引起荨麻疹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环氧酶途径,导致白三烯等炎症介质释放增加有关。服用后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荨麻疹表现。
(三)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常见的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引发荨麻疹。例如,儿童感染柯萨奇病毒后,除了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2.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细菌感染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作为过敏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在皮肤局部感染,如脓疱疮等情况下,也可能伴有荨麻疹的发生。
(四)吸入物因素
1.花粉:花粉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在花粉传播季节,空气中弥漫着大量花粉颗粒,过敏体质的人吸入后,花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呼吸道黏膜及皮肤出现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伴发荨麻疹,表现为鼻痒、打喷嚏、眼痒以及皮肤风团等。
2.尘螨:尘螨的排泄物、尸体碎片等是重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生活环境中若尘螨较多,长期接触后,过敏体质者就容易出现荨麻疹。例如,卧室中尘螨较多时,夜间睡眠时接触尘螨相关过敏原,晨起可能发现皮肤有荨麻疹表现,如全身散在的风团、瘙痒等。
(五)接触物因素
1.植物性接触物:某些植物,如漆树、荨麻等,接触后可引起接触性荨麻疹。接触荨麻后,皮肤会立即出现瘙痒、红斑、风团等症状,这是因为荨麻中含有刺激性物质,刺激皮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2.化学性接触物:如化妆品、肥皂、橡胶制品、某些金属(如镍、铬等)等。使用含有某些致敏成分的化妆品后,可能在接触部位及其周围出现荨麻疹样皮疹,表现为皮肤红肿、风团、瘙痒等。长期佩戴含有镍成分的金属首饰,可能引起耳部、颈部等接触部位的接触性荨麻疹。
(六)物理因素
1.机械性刺激:如搔抓、摩擦、压力等。皮肤受到机械性刺激后,局部可能出现风团,称为人工荨麻疹或皮肤划痕症。有些人用手搔抓皮肤后,被搔抓部位会很快出现条索状隆起的风团,伴有瘙痒,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可能与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有关。
2.冷热刺激:寒冷性荨麻疹较为常见,在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风团或水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而热性荨麻疹相对较少见,皮肤受热后局部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
3.日光照射:日光性荨麻疹是皮肤暴露于日光后数分钟内,暴露部位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波长290nm左右的紫外线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病情严重程度与日光照射强度和时间相关。
(七)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精神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和皮肤血管的调节功能。例如,一些学生在考试期间,由于精神压力大,容易出现荨麻疹发作频率增加或病情加重的情况,因为精神紧张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机体的免疫平衡和皮肤的反应性。
(八)内分泌因素
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生理阶段,女性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引发荨麻疹。例如,有些女性在月经前几天,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波动,会出现荨麻疹发作。妊娠期间,孕妇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发生改变,也可能出现妊娠性荨麻疹,表现为腹部、胸部等部位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一般在分娩后可自行缓解,但再次妊娠时可能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