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与疼痛并存的常见原因有感染性因素(细菌如志贺菌、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饮食因素如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食物过敏,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其危害包括对身体营养状况的影响(致营养不良等)和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破坏菌群平衡、损伤黏膜等);应对措施有非药物干预(饮食调整如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增水分摄入,腹部护理如热敷等)和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按病原体用抗生素、肠易激综合征用调节动力等药物且需遵医嘱)。
一、腹泻与疼痛并存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
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志贺菌释放的毒素会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反应,患者除了出现腹泻症状外,还会伴有下腹部的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痉挛性疼痛。研究表明,志贺菌感染后,肠道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引发腹泻和疼痛。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志贺菌等细菌的感染,且感染后腹泻与疼痛的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也是常见的引起腹泻伴疼痛的原因,该菌产生的志贺毒素样物质会导致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引起肠道炎症,出现腹泻、腹痛,腹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腹泻,同时由于肠道蠕动加快及炎症刺激,会伴有腹部的绞痛样疼痛。在寒冷季节,婴幼儿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腹泻次数多,且疼痛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进食和睡眠,家长需密切关注。
诺如病毒感染也可导致腹泻与疼痛并存,诺如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同时伴有腹部的痉挛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
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如大量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蠕动紊乱,导致腹泻,同时胃肠道受到刺激后会出现痉挛性疼痛。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如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例如长期高油高盐饮食的人群风险更高。
食物过敏也可导致腹泻与疼痛并存,如对牛奶、海鲜等食物过敏的人群,食用相关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对食物中的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累及胃肠道时,会出现腹泻、腹痛,腹痛可表现为隐痛或绞痛,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症状。
2.肠道疾病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多见,肠道黏膜出现溃疡、狭窄等病变,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腹痛多为右下腹或脐周的隐痛、胀痛,病情活动期疼痛较为明显,且可能伴有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患者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的疼痛,疼痛有一定的规律,多在排便前疼痛明显,排便后可缓解。在不同年龄阶段,炎症性肠病均可发病,但青少年和中青年相对多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疼痛部位不固定,以下腹部多见,疼痛在排气或排便后可缓解,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等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不同性别和年龄均可患病,女性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患肠易激综合征。
二、腹泻与疼痛并存的危害
(一)对身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长期腹泻伴疼痛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例如,腹泻会使肠道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营养不良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长期腹泻伴疼痛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导致精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反复的腹泻和疼痛会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加重肠道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肠道黏膜。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肠道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形成恶性循环。例如,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后,一些潜在的条件致病菌可能大量繁殖,加重肠道感染和炎症,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蠕动等正常功能。
三、腹泻与疼痛并存的应对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1.饮食调整
对于因饮食因素引起腹泻伴疼痛的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敏食物。例如,米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面条也是比较温和的食物,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易消化性,根据其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食物,如婴儿腹泻时可适当减少奶量或更换为腹泻奶粉等。
增加水分摄入,防止脱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腹泻伴疼痛时都要多喝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以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儿童应根据体重适量服用,防止脱水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
2.腹部护理
对于因肠道痉挛等引起的疼痛,可以采用腹部热敷的方法。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腹部,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热敷可以缓解肠道痉挛,减轻疼痛。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家长的监护,防止发生意外。同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着凉加重病情。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腹泻和疼痛症状较为严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感染性腹泻伴有疼痛时,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和疼痛,可能会使用调节肠道动力的药物、止泻药物等。但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例如,对于儿童腹泻伴疼痛,应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等器官有损伤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