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性疾病是前列腺受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引发的一组疾病包含多种类型各有病因表现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因类型而异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中青年男性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老年男性需鉴别诊断并谨慎选药儿童罕见患病时要重视及时就医。
一、前列腺炎性疾病的定义
前列腺炎性疾病是指前列腺受到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等。
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病因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多通过尿道上行感染,如不洁净的性生活、尿道器械检查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细菌感染后前列腺组织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前列腺腺泡及间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可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同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会阴部及耻骨上区域有重压感,久坐或排便时加重,且可向腰部、下腹、背部、大腿等处放射。
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病因
多由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也可由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经血行传播至前列腺,致病菌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相似。
中青年男性好发,病程较长,细菌在前列腺内持续存在,导致前列腺反复炎症发作。
2.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反复发作,排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即尿道滴白),会阴、下腹、腰骶部等部位坠胀、疼痛不适,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
四、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1.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病原体感染、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免疫反应异常、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各个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其中50岁以下男性多见,症状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发生在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上区或腰骶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刺痛等,同时可伴有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和性功能障碍等。
五、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1.病因
可能与前列腺的轻微炎症反应有关,但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后的轻微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各年龄段男性都可能存在,多在体检时通过前列腺液检查等发现前列腺有炎症表现,但自身无任何不适症状。
2.临床表现
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前列腺液中有炎症细胞等异常改变。
六、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症状特点、发病诱因等,如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症状,是否有会阴部疼痛等情况,以及是否有过尿道器械检查、不洁性生活等病史。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询问重点有所不同,中青年男性要重点关注性生活及泌尿系统相关情况,老年男性则要考虑前列腺增生等其他疾病的可能与前列腺炎性疾病的关系。
2.体格检查
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肿胀、压痛明显,质地柔软,有波动感(形成脓肿时);慢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可呈饱满、增大、质地柔软、有轻度压痛等表现,病程较长者前列腺可缩小、变硬、不均匀,有小硬结。
3.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慢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为细菌性感染及致病菌种类。
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炎的类型,如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发现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而尿液培养阴性等情况。
血常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帮助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慢性前列腺炎时B超可能显示前列腺回声不均匀等改变,但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
七、治疗原则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抗生素治疗是关键,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一般静脉给药1-2周后改用口服抗生素继续治疗4-6周。同时要卧床休息、多饮水、通便等一般支持治疗,高热时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
对于形成前列腺脓肿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或切开引流等手术治疗。
2.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抗生素治疗同样是重要措施,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6周,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可联合使用抗生素,同时可配合前列腺按摩、热水坐浴等物理治疗,以促进炎症吸收。
3.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治疗较为复杂,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等)、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心理治疗(因为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等,注重个体化治疗。
4.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对于有明确病原体感染且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可考虑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但要谨慎权衡利弊。
八、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中青年男性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长时间骑车等,减少对前列腺的压迫;保持规律的性生活,避免过度性生活或禁欲;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道感染,从而降低前列腺炎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2.老年男性
本身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当合并前列腺炎性疾病时,要注意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男性的身体状况,药物选择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儿童
儿童患前列腺炎性疾病较为罕见,若出现排尿异常、会阴部不适等情况,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前列腺炎性疾病多由血行感染等特殊原因引起,诊断和治疗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的生活护理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