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的成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有遗传倾向及胎儿期发育不良,后天因素涵盖不良生活方式、情志因素、疾病影响和年龄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包含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情志因素会影响内分泌和神经调节进而影响肾脏功能,疾病影响包括慢性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损害肾脏,年龄因素在儿童期因肾脏功能未完全成熟等易出现肾虚表现,中老年期因肾脏生理功能衰退等成为高发人群。
一、先天因素
(一)遗传倾向
如果家族中有肾虚相关的遗传背景,那么个体发生肾虚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从基因层面来说,某些与肾脏功能相关的基因存在遗传变异的情况,使得后代在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上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足,从而更容易出现肾虚相关的表现。例如,一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可能会在家族中传递,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缺陷有关,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肾虚相关问题。
(二)胎儿期发育不良
母亲在孕期的不良状况可能影响胎儿肾脏的发育。如母亲孕期患有某些疾病,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影响胎儿肾脏的血液供应,使得胎儿肾脏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为出生后出现肾虚埋下隐患。另外,母亲孕期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对肾脏发育有益的营养物质,如优质蛋白质、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D等)和矿物质(如锌、钙等),也可能干扰胎儿肾脏的正常发育,增加出生后肾虚的发生风险。
二、后天因素
(一)不良生活方式
1.饮食不节
长期暴饮暴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常则会影响肾脏的精气生成。例如,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进而不能充分将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输送至肾脏,影响肾脏精气的充养,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肾虚。长期酗酒也是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损伤肝肾之阴,导致肾虚的发生。
2.作息不规律
长期熬夜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节律。肾脏在夜间有其特定的修复和代谢功能,熬夜会使肾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影响其精气的生成和排泄平衡。成年人长期熬夜,可能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的症状。儿童长期熬夜则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促进骨骼生长、维持正常代谢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熬夜干扰肾脏功能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未来肾虚的发生几率。
3.缺乏运动
运动量过少会导致身体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肾脏的气血供应。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肾脏的功能。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往往体质虚弱,肾脏精气不足,容易出现腰膝无力、精神萎靡等肾虚表现。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肾脏功能有逐渐衰退的趋势,若再缺乏运动,会进一步加速肾脏功能的下降,加重肾虚的程度。
(二)情志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调节系统,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而肝肾之间关系密切,肝失疏泄会影响肾脏的功能,长期的情志不舒会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肾脏的精气代谢,引发肾虚。例如,一些长期面临工作压力、生活困境的人群,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情况,时间久了可能出现肾虚相关症状,如失眠、性功能减退等。对于女性来说,情志因素对肾虚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情志的关系更为密切,长期的情志不调容易导致冲任失调,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出现肾虚表现。
(三)疾病影响
1.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受到损害。以慢性肾炎为例,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导致蛋白尿、血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这是肾虚严重的表现形式。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滤过功能,进而出现肾虚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如水肿、腰膝酸软、乏力等。这些慢性疾病长期消耗人体的正气,损伤肾脏,是导致肾虚的重要原因。
2.其他系统疾病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使肾脏的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会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逐渐损害肾脏功能,引发肾虚。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肾虚的症状。此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肾脏等多个器官,导致肾脏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病变,进而引发肾虚。这类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肾脏持续受到免疫损伤,容易出现肾虚的情况,且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四)年龄因素
1.儿童期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完善,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影响肾脏发育的因素,如前文提到的胎儿期发育不良、后天喂养不当等,就容易出现肾虚相关表现。例如,儿童时期过度消耗体力,如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或运动,可能会损伤肾脏精气,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夜间遗尿等类似肾虚的症状。而且儿童的肾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因外感邪气等因素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虚。
2.中老年期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中医认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进入中年后,人体的阴气开始逐渐衰减,到老年时,肾脏精气进一步亏虚。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衰退过程,但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等因素会加速这种衰退。中老年人如果本身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进一步加重肾脏功能的减退,更容易出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夜尿频多等肾虚的表现。此外,中老年人的运动量相对减少,脾胃功能也有所下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使得中老年人成为肾虚的高发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