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遗传、环境、气道高反应性、神经调节等因素相关。遗传具明显倾向,通过影响相关基因增加患病易感性;环境因素包括过敏原暴露(室内外过敏原)、空气污染(室外及室内)、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气道高反应性是气道对刺激过强收缩,与炎症等机制有关,受多种因素影响;神经调节包括胆碱能神经(兴奋致气道收缩)和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调节功能异常致气道舒张受损),各因素综合影响哮喘发病。
一、遗传因素
1.相关机制: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若父母一方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概率约为20%;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概率可高达50%左右。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免疫系统、气道反应性等相关基因来起作用,例如一些与气道炎症调节、气道平滑肌收缩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表达异常时,会增加个体患哮喘的易感性。
2.年龄性别影响: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遗传因素对哮喘发病的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遗传背景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基础因素,与年龄、性别并无直接的相互抵消或强化导致发病与否的绝对关联,而是作为潜在的内在因素存在。
二、环境因素
(一)过敏原暴露
1.室内过敏原
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尤其在温暖、潮湿且灰尘多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尘螨的排泄物、尸体碎片等被人体吸入后,可引发气道的过敏反应。例如,在卧室中,如果床上用品更换不勤、室内湿度较高,尘螨就容易大量繁殖,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群,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儿童由于活动范围相对较贴近地面,且皮肤与室内物品接触较多,更容易受到尘螨的影响。
室内霉菌:在潮湿的卫生间、地下室等环境中易生长。当人体吸入霉菌孢子或菌丝后,会刺激气道,引发炎症反应,进而诱发哮喘发作。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暴露于室内霉菌环境时,都可能因个体的免疫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气道反应,但总体上霉菌暴露是重要的环境诱因。
2.室外过敏原
花粉:春季和秋季花粉传播季节,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花粉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气道的过敏免疫反应。不同地区的主要花粉种类不同,例如在我国北方春季多为杨树、柳树花粉,秋季多为蒿草花粉等。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差异,接触花粉都可能诱发哮喘。
真菌孢子:在户外潮湿的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存在。真菌孢子随空气流动被人体吸入,可导致气道炎症,诱发哮喘。
(二)空气污染
1.室外空气污染
颗粒物:如PM2.5、PM10等。空气中的颗粒物可直接进入气道,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长期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明显升高。在工业化城市,由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等原因,室外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的呼吸道更为娇嫩,受影响可能更显著。
臭氧: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紫外线照射会使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臭氧具有刺激性,吸入后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引发气道炎症,导致哮喘发作风险增加。
2.室内空气污染
烟草烟雾: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烟草烟雾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都会损伤气道黏膜,降低气道的防御功能,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孕妇吸烟会影响胎儿的气道发育,使婴儿出生后更易患哮喘。对于儿童来说,长期处于吸烟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其呼吸道健康,增加哮喘患病几率。
装修污染:新装修房屋中释放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会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炎症。长期暴露于装修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哮喘的可能性增大,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受装修污染的影响更明显。
(三)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较为重要。婴儿期感染RSV后,可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日后哮喘发病的风险。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哮喘患者在婴儿期有RSV感染史。不同性别儿童感染RSV后引发哮喘的概率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婴儿期的感染对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影响重大。
鼻病毒:是引起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也与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鼻病毒感染可诱发气道炎症,使哮喘患者的症状加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鼻病毒感染都可能成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鼻病毒感染的几率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哮喘。
2.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关,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菌感染可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哮喘的发病过程。但相对病毒感染而言,细菌感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相对复杂,且不是主要的直接诱因。
三、气道高反应性
1.机制阐述: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呈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其发生机制与气道炎症导致气道上皮损伤、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等有关。当气道存在高反应性时,即使是轻度的刺激,如冷空气、运动等,也容易引发气道收缩,导致哮喘症状的出现,如咳嗽、喘息、气急、胸闷等。
2.影响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的气道尚在发育中,相对更容易出现气道高反应性;而在性别方面,目前研究显示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不同,但个体的遗传背景、环境暴露等因素会影响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
四、神经调节因素
1.胆碱能神经调节:胆碱能神经兴奋时会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在哮喘患者中,这种胆碱能神经的反射通常过于敏感,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导致气道的过度收缩。例如,寒冷空气刺激时,胆碱能神经兴奋,容易诱发哮喘发作。不同年龄人群中,胆碱能神经的敏感性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胆碱能神经调节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
2.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调节:气道中存在一些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它们释放的神经递质如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具有舒张气道平滑肌的作用。在哮喘患者中,这些神经的调节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导致气道的舒张功能受损,从而增加哮喘发病的风险。这种神经调节因素的异常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联相对不明确,但整体上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