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便血常见病因包括上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下消化道疾病(如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呕血特点(快多鲜红、慢呈棕褐咖啡渣样)和便血特点(上消化道多黑便、下消化道依情况而异),相关检查有胃镜、结肠镜、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治疗原则包括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禁食)和止血治疗(药物、内镜、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因先天畸形等致呕血便血且病情变化快,需注意补液和安全检查;老年人多与动脉硬化、肿瘤等有关且常伴基础病,治疗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脏器功能监测及手术利弊评估。
一、呕血便血的常见病因
(一)上消化道疾病
1.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引起呕血便血较常见的原因。溃疡侵蚀血管可导致出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其发病因素有所不同。年轻男性可能与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女性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等相关。有溃疡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复发出血。研究表明,溃疡出血的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呕血和便血症状,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大量呕血及黑便。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在肝硬化患者中较为常见,男性肝硬化患者相对更多见,可能与长期大量饮酒等导致肝硬化的因素有关。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血管破裂则会引起呕血,出血量往往较大,便血多为黑便。
(二)下消化道疾病
1.肠道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等。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一般男性略高于女性。肿瘤生长过程中可侵蚀肠道血管导致出血,表现为便血,可为鲜血便,右侧结肠肿瘤出血时,便血颜色可能较暗,左侧结肠肿瘤出血多为鲜血便,同时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2.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中青年人群相对高发,女性和男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显著。炎症性肠病会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溃疡,引起便血,可为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不同年龄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多见某些先天性血液疾病,成人则可能患白血病等。患者除了有呕血便血外,还会有相应血液系统疾病的其他表现,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有皮肤瘀点、瘀斑等。
2.血管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患者血管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导致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或便血症状。
二、呕血便血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一)临床表现
1.呕血特点:如果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较多,呕血可呈鲜红色;如果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后,呕血可呈棕褐色咖啡渣样。
2.便血特点:上消化道出血时,便血多为黑便,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形成硫化铁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时,便血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如出血量较大、出血部位较低,可表现为鲜血便。
(二)相关检查
1.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胃镜检查的操作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在麻醉等方面更加谨慎。
2.结肠镜检查:能清晰观察结肠及直肠的病变,有助于明确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对于怀疑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的患者尤为重要。
3.血常规:可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例如,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可反映出血的量,血小板减少提示可能存在血液系统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疾病。
4.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怀疑全身性疾病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三、呕血便血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处理
1.卧床休息:让患者处于平卧位,将下肢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有人照料,避免躁动;老年患者要注意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往往提示出血量较大,需要及时处理。
3.禁食:在出血期间,一般需要禁食,以免食物刺激胃肠道,加重出血。但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证营养供应,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二)止血治疗
1.药物止血:根据不同病因使用相应止血药物,如消化性溃疡出血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从而促进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使用生长抑素等药物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止血目的。
2.内镜下止血:如胃镜下对溃疡出血进行止血钳夹闭血管、注射药物等止血操作;结肠镜下对肠道肿瘤出血等进行止血处理。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内科治疗无效的出血情况,如大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法控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门体分流术等,但手术风险需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评估,尤其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耐受能力等。
四、特殊人群呕血便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呕血便血可能由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感染等原因引起,例如梅克尔憩室出血在儿童中相对常见,表现为鲜血便。儿童凝血功能相对成人更易受影响,出血后病情变化较快。
2.注意事项:儿童发生呕血便血时,要特别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因为儿童对脱水的耐受性更差。在检查方面,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如小儿胃镜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
(二)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呕血便血多与动脉硬化、肿瘤等因素有关,且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出血后病情可能更复杂。
2.注意事项:老年人发生呕血便血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常服用多种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出血可能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在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耐受能力,权衡手术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