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清及尿淀粉酶含量升高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轻症呈自限性与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等有关重症少见凶险死亡率高发病机制是各种病因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等使胰蛋白酶原激活致自身消化慢性胰腺炎是各种原因致胰腺慢性进展性炎症致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损害病因在西方多与酗酒有关在我国胆道疾病常见发病机制是持续胰腺实质损伤和修复致纤维化诊断有实验室检查如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常规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检查治疗急性胰腺炎轻症非手术治疗重症综合性治疗包括监护脏器功能等慢性胰腺炎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治疗并发症需去除病因等预防急性胰腺炎要避免酗酒健康饮食积极治胆道疾病慢性胰腺炎要避免酗酒积极治胆道疾病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清及尿淀粉酶含量升高。
一、分类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多数,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主要表现为胰腺水肿,临床多见,患者经及时液体治疗等对症支持后多可康复。其发病可能与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酗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壮年相对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生活方式上,长期酗酒、频繁暴饮暴食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在某些诱因下易引发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较少见,但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除了胰腺的水肿、出血外,还可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胰腺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其发病往往与严重的胆道疾病、大量酗酒、外伤等因素相关。在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患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预后相对更差;妊娠期女性患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处理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母体和胎儿的情况。
2.慢性胰腺炎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其病因在西方国家多与长期酗酒有关,在我国则胆道疾病是常见病因之一,此外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消化不良、腹泻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如糖尿病等)等表现。在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年男性。长期酗酒的男性患者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自身免疫性相关的慢性胰腺炎在女性中可能相对更易发生。
二、发病机制
1.急性胰腺炎
各种病因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胰液排泄障碍、胰腺血循环紊乱与生理性胰蛋白酶抑制物质减少等,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例如,胆道疾病时,结石、蛔虫等阻塞胆管,引起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酗酒时,乙醇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胰液排出受阻,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
2.慢性胰腺炎
持续的胰腺实质损伤和修复过程,导致胰腺纤维化。初始的损伤因素(如胆道疾病、酗酒等)反复作用,引起胰腺的慢性炎症,炎症导致胰腺腺泡细胞破坏、胰管狭窄、胰管结石形成等,进一步影响胰腺的结构和功能。自身免疫性因素引起的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腺组织,导致胰腺的慢性炎症和损伤。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较高。
血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生化检查:可出现血糖升高、血钙降低等。血钙降低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有关,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
2.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但受肠气干扰较大。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学改变,区分轻症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轻症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大和增厚,胰周围边缘不规则;重症可见胰腺实质内及周围广泛的渗出、坏死,胰腺边界模糊不清等。
四、治疗原则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
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补充液体,防治休克;应用抑酸剂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胰液分泌;对于腹痛明显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如哌替啶等,但需注意与解痉药物山莨菪碱等联合使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
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除上述非手术治疗外,还需要密切监护脏器功能,如呼吸、循环、肾功能等。早期可使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当出现感染时,需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有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2.慢性胰腺炎
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胰腺功能、治疗并发症。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戒酒、治疗胆道疾病等。对于腹痛的治疗,可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更强效的止痛措施。对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补充胰酶制剂;对于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出现糖尿病的患者,需给予胰岛素治疗。对于有胰管狭窄、结石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内镜或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
1.急性胰腺炎
避免酗酒,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避免大量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及时处理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对于有胰腺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要定期监测,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2.慢性胰腺炎
同样要避免酗酒,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对于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要及时治疗,遗传因素相关的慢性胰腺炎目前尚无特殊预防方法,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对于有慢性胰腺炎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进行胰腺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