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可据外观分为鲜血便(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距肛门较近的直肠癌等)、暗红色血便(见于左半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套叠等)、黑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等及误食含铁药物食物等);伴随腹痛时,右上腹绞痛可能是胆道出血,脐周阵发性腹痛可能是肠套叠,下腹部隐痛腹泻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且老年人要警惕肠道恶性肿瘤;伴里急后重多见于直肠炎、直肠癌等;伴腹部肿块可能是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结合既往病史,有消化系统疾病史如胃溃疡、痔疮等或其他系统疾病史如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还有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如饮食中食用过多动物血等或长期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情况都需考虑对便血的影响。
一、便血的外观判断
(一)鲜血便
1.表现形式
粪便表面附着鲜血,或便后滴血,血液颜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例如内痔出血时,常见便后滴血,血液滴入便池,颜色鲜红,粪便本身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是直肠息肉导致的便血,也多表现为鲜血便,粪便形状一般正常,鲜血附着在粪便表面。
2.可能的病因
常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距肛门较近时)等情况。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引起,排便时可导致静脉破裂出血,出现鲜血便;肛裂则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导致出血,血液多附着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
(二)暗红色血便
1.表现形式
粪便呈暗红色,像果酱样,可能含有黏液。例如左半结肠癌时,肿瘤生长导致肠道部分梗阻,肿瘤表面糜烂、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颜色可为暗红色。
对于婴幼儿,若发生肠套叠,也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同时伴有腹痛、呕吐、腹部肿块等表现。
2.可能的病因
常见于左半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套叠等。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导致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后可呈暗红色,同时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表现;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套叠部位的肠黏膜受损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后呈暗红色。
(三)黑便(柏油样便)
1.表现形式
粪便呈黑色,质地黏稠,形似柏油。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被氧化成硫化铁,从而使粪便变黑。例如上消化道出血时,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出血,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后,粪便就会呈现黑便。
对于儿童,如果误食了含铁的药物或食物,也可能出现黑便,但需要注意与病理性黑便区分。比如儿童服用含铁的补血剂后,粪便可能会变黑,但一般无其他不适症状,而病理性黑便常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
2.可能的病因
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当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是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慢性溃疡,同样可导致出血,血液进入肠道后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黑便。
二、伴随症状判断
(一)伴腹痛
1.腹痛与便血的关系
若便血伴有右上腹绞痛,可能是胆道出血。例如胆道蛔虫症并发感染时,可引起胆道出血,同时伴有右上腹剧烈绞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对于儿童,若便血伴脐周阵发性腹痛,可能是肠套叠,肠套叠时肠道蠕动紊乱,导致腹痛,同时出现血便。
若便血伴下腹部隐痛、腹泻,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有黏液脓血便外,常伴有左下腹部隐痛,排便后疼痛可稍有缓解,同时伴有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
2.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
老年人出现便血伴腹痛,要警惕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增加。而对于儿童,肠套叠是常见的引起便血伴腹痛的原因,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二)伴里急后重
1.表现及意义
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有排便感,但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多见于直肠炎、直肠癌等情况。直肠癌时,肿瘤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刺激症状,出现里急后重感,同时伴有便血,血液多为暗红色或鲜血,粪便中可混有黏液、脓血等。
对于女性患者,若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需要考虑是否有妇科疾病累及肠道,但相对较少见。在儿童中,直肠炎也可能导致里急后重伴便血,但相对成人来说发生率较低。
(三)伴腹部肿块
1.肿块与便血的关联
若便血伴有腹部肿块,可能是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结肠癌时,在腹部可触及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同时可伴有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肠结核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多位于右下腹,同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便血等肠道症状。
对于婴幼儿,肠套叠时除了有血便、腹痛外,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这是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之一。
三、结合病史判断
(一)既往病史
1.消化系统疾病史
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出现便血,要考虑胃溃疡出血导致黑便或暗红色血便的可能。例如一位有多年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出现黑便,同时伴有上腹部隐痛、反酸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胃溃疡出血。
有痔疮病史的患者出现便血,多考虑为痔疮出血,表现为鲜血便,便后滴血等。儿童若有直肠息肉病史,再次出现便血,要考虑直肠息肉复发的可能。
2.其他系统疾病史
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出现便血,要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此时便血多为大量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伴黑便,病情较为危急。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出现便血可能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除了便血外,还可能有皮肤紫癜、鼻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
(二)生活方式相关病史
1.饮食因素
近期食用过多动物血、肝脏等食物,可能导致粪便颜色变黑,类似黑便,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粪便颜色可恢复正常。例如儿童如果食用了较多的动物肝脏,可能会出现粪便颜色发黑的情况,但这不是病理性便血。
长期饮酒的人出现便血,要考虑酒精性肝病导致肝硬化,进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
2.药物服用史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出血,出现黑便或暗红色血便。对于儿童,要避免随意服用可能损伤胃肠道的药物,因为儿童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