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肝硬化是肝脏在慢性炎症刺激下,肝细胞反复坏死、再生并伴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病理状态。

该病多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也可引发。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等症状,还可能伴有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平滑。病理上,肝细胞广泛坏死伴假小叶形成,纤维间隔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明显。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乏力、黄疸加重或腹部膨隆,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活检等手段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