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盆底疼痛综合症是一组以肛门、会阴、盆底区域长期疼痛或不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属于功能性疼痛综合征,通常无明确器质性病变,但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其病因包括解剖结构异常(如直肠脱垂)、神经病理因素(如神经损伤)及心理社会因素(如焦虑)等。典型症状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肛门坠胀、灼痛,可能伴随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或排尿异常。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通过肛管压力测定、排粪造影、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确认盆底肌功能异常。
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如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骶神经调节;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抗抑郁药(如舍曲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如避免久坐、控制咖啡因摄入。预防与康复可通过盆底肌功能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心理支持(如认知行为疗法)及定期随访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