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血尿可分为肾小球源性良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良性血尿,病理生理表现不同。

1.肾小球源性良性血尿
常见于薄基底膜肾病、良性家族性血尿等,核心病理生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GBM)结构异常,如GBM变薄或局部区域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导致滤过屏障孔径轻度增大,红细胞通过时受挤压变形,形成“畸形红细胞尿”;因无明显免疫复合物沉积或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滤过功能多正常,无蛋白尿或仅伴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长期稳定,无进行性肾损伤。
2.非肾小球源性良性血尿
多由尿路黏膜短暂损伤或代谢异常导致,如剧烈运动后膀胱黏膜轻微充血、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形态正常,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发热时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一过性升高,少量正常红细胞漏出;此外,女性生理期污染、药物导致的尿路黏膜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也会引发短暂性均一性血尿,无尿路组织持续性损伤,去除诱因后血尿消失,无肾功能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