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是起源于胰腺或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心特点是能大量分泌胃泌素,导致体内胃酸异常增多,进而引发一系列消化道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顽固性消化性溃疡。

胃泌素是调节胃酸分泌的激素,正常情况下会按需分泌。胃泌素瘤患者因肿瘤持续过量释放胃泌素,会使胃壁细胞不断分泌胃酸,即便空腹时胃酸水平也比较高,容易反复侵蚀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患者常出现频繁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部分人还会伴随腹泻,严重时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这类肿瘤多数为散发性,少数与家族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相关,发病部位以胰腺和十二指肠比较常见,部分肿瘤体积较小,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诊断需结合血液胃泌素水平检测、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内镜)及消化道症状综合判断。
治疗上,以控制胃酸分泌和切除肿瘤为主要方向,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肿瘤者预后较好,晚期或无法手术者需长期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