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区别主要有病因机制差异、症状表现对比、诊断方法区别、治疗方式不同等方面。
1.病因机制差异
慢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差异甾体抗炎药或不良饮食习惯引发,本质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胃癌则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与遗传、环境因素及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虽为共同危险因素,但胃癌发生需更复杂的致癌机制。
2.症状表现对比
慢性胃炎以间歇性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为主,症状可通过抑酸药缓解;胃癌早期症状类似胃炎,但中晚期常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呕血黑便、贫血及上腹部包块,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加重,全身症状更显著。
3.诊断方法区别
慢性胃炎通过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确诊;胃癌需结合胃镜活检、CT/MRI及肿瘤标志物(如CEA、CA72-4)检测,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4.治疗方式不同
慢性胃炎以抑酸护胃、根除幽门螺杆菌为主;胃癌需手术联合放化疗,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较高,晚期预后较差。
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持续上腹痛或黑便,需立即进行胃镜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应每1-2年复查胃镜,预防癌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