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型胰腺炎可采取一般治疗、液体复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是基础支持手段,需让患者严格禁食禁饮,减少胰腺分泌以减轻胰腺负担。同时通过胃肠减压引流胃内积液,缓解恶心呕吐与腹胀症状。还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电解质及血糖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后续治疗创造稳定身体条件,帮助患者维持基础生理功能。
2.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需尽早开展,通常选用晶体液快速静脉输注,目的是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改善胰腺及全身组织灌注,预防休克发生。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速度与总量,避免过量输液引发肺水肿等并发症,确保在短时间内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为胰腺修复提供保障。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以对症缓解和抑制病情进展为主,常用生长抑素等药物,可抑制胰腺外分泌;疼痛剧烈时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如布洛芬等;同时需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腺刺激,如奥美拉唑等。需要注意,所有药物都应遵医嘱使用。
4.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多用于伴有胆道梗阻的患者,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明确梗阻部位后,实施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或放置胆管支架,解除胆道结石、蛔虫等造成的梗阻,恢复胆汁引流。该治疗能快速缓解胆道压力,减少胆汁反流对胰腺的持续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合病情较急的胆梗阻相关患者。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如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胆道梗阻经内镜治疗无效、出现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破裂等。手术方式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术、胆道引流术等,目的是去除病灶、控制感染、缓解梗阻。但手术创伤较大,需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