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乳糖不耐受的方法通常包括观察消化道症状、注意大便性状变化、进行氢气呼气试验、检测粪便pH值、尝试乳糖耐量试验等。

1、观察消化道症状
乳糖不耐受比较典型的表现是进食含乳糖食物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腹胀、腹泻、腹痛、肠鸣音亢进、恶心等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可能伴有腹痛和排气增多,症状严重程度与摄入乳糖量直接相关,停止摄入后24小时内可缓解。
2、注意大便性状变化
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大便常呈现黄色稀便或蛋花样便,伴有明显泡沫和酸臭味。这是因为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中被细菌发酵,产生挥发性物质和酸性环境,导致粪便性状改变,可通过观察大便形态辅助判断。
3、进行氢气呼气试验
氢气呼气试验是诊断乳糖不耐受的金标准。检查前需饮用含乳糖溶液,若肠道无法消化乳糖,细菌分解产生氢气并通过呼吸道排出。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氢气浓度变化,可准确判断乳糖消化能力,该方法无创且结果可靠。
4、检测粪便pH值
乳糖不耐受会导致乳糖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产生乳酸等有机酸,使粪便pH值降低。通过检测粪便酸碱度,若pH值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可作为乳糖酶缺乏的辅助诊断依据,尤其适用于婴幼儿等不宜进行侵入性检查的人群。
5、尝试乳糖耐量试验
乳糖耐量试验通过口服定量乳糖后,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变化来评估乳糖吸收能力。若血糖上升幅度未达预期,提示乳糖消化吸收不良。检查前需空腹,试验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症状,避免严重不耐受反应发生。
乳糖不耐受的诊断需结合症状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若日常频繁出现进食乳制品后腹胀、腹泻,或大便性状异常,建议及时进行氢气呼气试验等专业检查。确诊后应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