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需从多方面进行处理。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不同年龄患者观察重点不同;做好呼吸道管理,包括体位引流、吸痰及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不同年龄操作有调整;根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抗感染,不同年龄注意事项不同;保证营养支持,不同年龄营养需求及方式有别;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不同年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
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首先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体温方面,需留意体温的变化趋势,若体温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可能提示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有其他并发症;心率和呼吸的改变能反映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例如呼吸急促可能与肺部感染导致的通气功能障碍有关;血压的异常波动也需要及时关注,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频繁细致地观察;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也需密切监测。
二、呼吸道管理
1.体位引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采取合适的体位进行体位引流,例如对于清醒且能配合的患者,可采取半卧位,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定时协助其翻身、拍背,通过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不同年龄患者体位引流的方式和力度需有所调整,儿童患者骨骼等发育尚未成熟,拍背等操作要轻柔;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操作时也要注意力度适中。
2.吸痰:必要时进行吸痰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吸痰管的选择和操作更要谨慎,防止过度刺激呼吸道导致不良后果;老年患者吸痰时要密切观察其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吸痰可能会引起较大的生理波动。
3.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若患者需要机械通气,要严格按照机械通气的护理要求进行,包括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湿化器的正确使用等,保持气道湿化,防止痰液干结。
三、抗感染治疗
根据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通过痰培养发现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不同年龄患者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有明确禁忌的抗生素;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要注意抗生素的剂量调整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感染的恢复。对于能够进食的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以支持身体恢复;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鼻饲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浓度和输注速度等。
五、预防并发症
1.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定时进行肢体按摩、被动活动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早期肢体活动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老年患者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更要注意肢体的活动和按摩。
2.压疮:定时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不同年龄患者皮肤的特点不同,儿童皮肤娇嫩,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等,都要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儿童患者选择合适的翻身间隔时间和体位摆放方式,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