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肌腱损伤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及术后康复。非手术适用于损伤轻,用石膏等固定;手术用于完全断裂、开放性损伤等,6-8小时内急诊或清创后一期等修复,方式有缝合、移植;术后康复分早期被动、中期主动辅助及后期加强主动等,还需个性化调整。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损伤程度较轻、肌腱断裂范围小且不影响手部基本功能的情况,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不完全性肌腱损伤,损伤后手部的主动活动虽有一定受限,但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基本的抓握等功能。
2.方法: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将受伤的手部固定在特定的功能位,使损伤的肌腱处于松弛状态,利于愈合。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肌腱愈合情况。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同时进行适当的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肌腱的不必要活动。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完全性肌腱断裂:当肌腱发生完全断裂时,如屈指肌腱或伸指肌腱的完全断裂,手部的相应功能会严重受限,必须进行手术修复。例如,手指完全不能屈伸,严重影响抓握和精细动作。
开放性手外伤伴肌腱损伤:开放性损伤导致肌腱暴露或损伤时,为了防止感染并恢复肌腱功能,需及时进行手术修复。
2.手术时机
一般来说,在受伤后6-8小时内,如果伤口污染不严重,应尽快进行急诊手术修复。此时手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受伤时间超过8小时,但伤口污染较轻,也可在清创后一期修复肌腱;若伤口污染严重,则需先进行清创,观察3-5天,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肌腱修复。
3.手术方式
肌腱缝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根据肌腱损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如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例如,对于较细的肌腱,可能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精细缝合,以提高愈合质量。
肌腱移植术:当肌腱损伤严重,缺损较大时,需要采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肌腱进行移植修复。自体肌腱通常取自掌长肌腱等,异体肌腱则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和筛选,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
三、术后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术后早期主要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受伤手指的屈伸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但要避免过度牵拉肌腱。同时,继续进行未受伤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此阶段要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的制动,避免外力导致肌腱再次损伤。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逐渐开始主动辅助活动,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借助健康手指的帮助进行受伤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手部力量训练,如使用轻量的握力器进行握力练习,但要注意力量的循序渐进。此阶段要定期复查,观察肌腱愈合情况,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强度。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加强主动活动训练,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如捡拾小物件等,以恢复手部的精细功能。同时进行抗阻训练,进一步增强手部肌肉力量和肌腱的强度,使手部功能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的速度可能需要更缓慢,因为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康复后期需要加强力量训练,以适应工作需求;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肌腱康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血糖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