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疾病,“荨麻疹不能见风”无科学依据,其发病内在因素有自身免疫、遗传、慢性疾病等,外在因素包括食物及添加剂、药物、感染、吸入物、物理因素等,预防护理要避免诱因、做好皮肤护理、及时就医诊治,需了解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
内在因素: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时,可能攻击自身组织,引发荨麻疹。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荨麻疹症状。对于有自身免疫病史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敏感状态,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刺激而诱发荨麻疹。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患者,个体遗传了相关基因,那么患荨麻疹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遗传因素而更容易患上荨麻疹。比如,父母一方有荨麻疹病史,子女患荨麻疹的几率比无家族史的人群相对高一些。
慢性疾病:像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等功能,从而增加荨麻疹的发病概率。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内环境处于相对失衡状态,更易在各种诱因下引发荨麻疹。
外在因素:
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某些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等,以及食物中的添加剂可能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荨麻疹。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接触这些食物的机会不同,例如经常食用海鲜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概率相对较高,就更易因食物因素引发荨麻疹。
药物:一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还有些药物是通过非免疫机制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引起荨麻疹。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不同,发生药物性荨麻疹的风险也有差异。比如儿童使用某些抗生素时,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性荨麻疹。
感染: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都可能诱发荨麻疹。不同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的人群感染的概率不同,例如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群,感染的机会增多,也就更易因感染引发荨麻疹。
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物可引起荨麻疹。不同生活环境中吸入物的种类和浓度不同,例如生活在花粉较多地区的人群,接触花粉的机会多,就更容易因吸入花粉而诱发荨麻疹。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可引起某些类型的荨麻疹。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物理刺激的情况不同,比如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的人,接触日光、寒冷等物理因素的机会较多,相对更易因物理因素诱发荨麻疹。
荨麻疹的预防与护理
避免诱因:对于明确知道的诱因,如某些食物、药物、吸入物等,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如果知道对某种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应减少外出,或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指甲的修剪,防止搔抓时损伤皮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需注意护理,避免因搔抓加重荨麻疹症状或引发感染。
就医诊治:如果出现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患者,治疗方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避免诱因、局部冷敷等缓解症状,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荨麻疹不是不能见风,风不是其发病的直接原因,了解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才是正确应对荨麻疹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