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分为增生性、凹陷性、挛缩性等类型,非手术去除方法有药物(硅酮类、糖皮质激素类)、激光(点阵、脉冲染料)、压力治疗;手术去除有疤痕切除术、皮肤磨削术;日常护理要防晒、保持清洁、避免刺激疤痕,这些对疤痕的改善和预防都很重要,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疤痕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疤痕一般分为增生性疤痕、凹陷性疤痕、挛缩性疤痕等。增生性疤痕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形状不规则、色红质硬;凹陷性疤痕则是皮肤表面低于周围正常皮肤;挛缩性疤痕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如关节部位的挛缩可能导致活动受限。
二、非手术去除疤痕方法
(一)药物治疗
1.硅酮类药物:有研究表明,硅酮凝胶或硅酮敷料对新形成的疤痕有一定作用。例如,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使用硅酮产品可以使疤痕的高度、硬度和血管化程度降低。硅酮类药物通过保持疤痕部位的水分,形成透气的膜,促进疤痕的水化,从而改善疤痕的外观。一般对于早期的增生性疤痕可以尝试使用,儿童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触眼睛等,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对增生性疤痕有一定效果,如曲安奈德等。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需非常谨慎,通常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的情况下使用。
(二)激光治疗
1.点阵激光:对于凹陷性疤痕和部分增生性疤痕有较好的疗效。点阵激光可以刺激皮肤的胶原蛋白再生,修复受损的皮肤组织。例如,二氧化碳点阵激光,通过产生微小的热损伤区,诱导皮肤的自我修复机制,促使新的胶原蛋白合成,从而改善疤痕的外观和质地。不同年龄的人群在激光治疗时需要注意能量的调整,儿童皮肤较娇嫩,更需要专业医生精确操作。
2.脉冲染料激光:主要用于治疗红色的增生性疤痕,它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疤痕中的血管,封闭异常的血管,减轻疤痕的红色症状。
(三)压力治疗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疤痕,尤其是烧伤后在关节等部位的疤痕。通过对疤痕部位施加适当的压力,抑制疤痕的增生。比如烧伤后在颈部、肢体等部位使用压力衣等进行压力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压力的合适程度,避免影响肢体的正常发育,需定期评估调整压力。
三、手术去除疤痕方法
(一)疤痕切除术
对于较大的、影响外观或功能的疤痕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后有再次形成疤痕的风险,所以术后通常需要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如放疗等辅助措施来降低复发几率。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时机进行手术。
(二)皮肤磨削术
适用于治疗表浅的凹陷性疤痕和增生性疤痕。通过磨削皮肤表面,使疤痕变得平整。但对于较深的疤痕效果有限,且术后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儿童进行皮肤磨削术时更要严格把控适应症和操作规范。
四、日常护理对疤痕的影响
(一)防晒
无论是正在治疗中的疤痕还是已经形成的疤痕,都要注意防晒。因为紫外线会刺激疤痕部位的黑色素细胞,导致色素沉着,使疤痕颜色加深。例如,外出时可以使用遮阳帽、遮阳伞等物理防晒方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更娇嫩,更要注重防晒,避免阳光直射疤痕部位。
(二)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疤痕部位的清洁可以预防感染,感染可能会加重疤痕的增生。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日常的皮肤清洁护理,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过度摩擦疤痕部位。
(三)避免刺激疤痕
不要用手搔抓、摩擦疤痕,避免对疤痕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从而加重疤痕的增生或影响疤痕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