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治疗包括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局部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短期用鼻用减充血剂、感染性用抗生素)、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支气管炎治疗有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等)、药物治疗(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有感染用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二者综合注意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用药及护理不同)和长期管理(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药物治疗:局部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腔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鼻黏膜的水肿和炎症反应。此外,对于伴有鼻塞的患者,可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但需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对于感染性慢性鼻炎,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如细菌培养提示有细菌感染时,可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
手术治疗:若慢性鼻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如鼻息肉导致的严重鼻塞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下鼻甲成形术等。手术能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但术后仍需注意鼻腔护理和避免诱因,以防复发。
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需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体力,应对炎症;多饮水能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药物治疗:
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口服液等,可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解痉平喘药物:对于伴有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沙丁胺醇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引起支气管扩张,缓解喘息症状。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
其他治疗:对于喘息较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雾化吸入治疗,如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进行雾化,能更直接地作用于呼吸道,缓解症状。
慢性鼻炎和支气管炎的综合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慢性鼻炎需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一些药物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儿童支气管炎时,在使用药物方面更要谨慎,如止咳祛痰药的剂量需根据儿童体重严格计算,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儿童的生活护理要更细致,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等。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鼻炎和支气管炎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药物选择上要避免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呼吸道感染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孕妇:孕妇患慢性鼻炎或支气管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慢性鼻炎时,局部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相对安全些,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炎时,止咳祛痰药可选择相对安全的,如氨溴索等,但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权衡利弊,只有明确有细菌感染且利大于弊时才选用抗生素,因为一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长期管理:慢性鼻炎和支气管炎患者都需要进行长期管理,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慢性鼻炎患者要定期检查鼻腔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支气管炎患者要注意监测肺功能等指标,预防病情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或寒冷的环境中剧烈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