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儿童常表现为耳痛、发热等,成人主要是耳痛等,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有药物和手术;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患中耳炎,成人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等相关,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中耳炎的症状
(一)急性中耳炎
1.儿童: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耳痛,可伴有发热、哭闹不安,婴儿可能会频繁抓耳,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导致耳道流脓。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约80%的儿童急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耳痛症状。
2.成人:主要症状为耳痛,疼痛可为搏动性,还可能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发热等,部分成人患者鼓膜穿孔后会有脓液流出。
(二)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患者可能会感觉听力逐渐减退,对声音的反应变得迟钝,尤其在儿童中,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和学习,因为无法清晰听到外界声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2.耳闷胀感:患者会感觉耳朵有堵塞感,像有东西闷着一样,这种感觉在擤鼻后可能会有短暂减轻。
3.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调间歇性耳鸣,如“嗡嗡”声等。
二、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中耳炎
1.一般治疗:
儿童:让儿童多休息,保持鼻腔通畅,婴儿的话要注意喂养姿势,避免呛奶等情况。因为儿童的咽鼓管短而宽,平置,鼻腔炎症等容易波及中耳,所以保持鼻腔通畅很重要,例如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
成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耳部清洁等。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来说,对于轻度感染可以口服抗生素,中重度感染可能需要静脉用药。例如,对于儿童急性中耳炎,头孢克洛等药物常被使用。
止痛药:对于耳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二)分泌性中耳炎
1.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和咽鼓管黏膜的炎症水肿,改善咽鼓管通气,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儿童鼻腔黏膜较娇嫩。
黏液促排剂:促进中耳黏液排出,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有助于改善中耳的通气引流。
抗生素: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也需要使用抗生素,用法同急性中耳炎。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程较长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等。例如,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在合适的病例中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三、不同人群中耳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患上中耳炎,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婴儿可能仅表现为发热、拒食等。由于儿童咽鼓管的解剖特点,鼻腔炎症等更容易蔓延至中耳。
2.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耳部症状和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儿童有耳痛、发热、哭闹不安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注意保持儿童鼻腔通畅,避免儿童用力擤鼻等。
(二)成人
1.特点:成人中耳炎多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疾病相关,部分成人可能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吸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2.注意事项:成人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增强体质等。在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累及中耳。如果成人中耳炎反复发作,要及时排查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鼻窦炎、鼻咽部肿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