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指发作超5分钟或两次发作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危害大且死亡率高需紧急处理,紧急处理包括确保患者安全、紧急药物治疗;之后要病因诊断与针对性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长期管理需规律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加强患者教育。
一、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与危害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两次发作间意识未完全恢复的状态,分为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如强直-阵挛发作)和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如复杂部分性发作)。其危害包括脑部缺氧、神经元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10%~20%,需紧急处理以降低不可逆损伤风险。
二、紧急处理原则
1.确保患者安全
1.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置于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或吸引器清除分泌物。
1.2.预防外伤:移除周围硬物,避免患者咬伤舌头(禁止强行撬开牙齿,可垫软布保护),防止跌落或碰撞。
1.3.监测生命体征:持续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及意识状态,若出现呼吸抑制或心跳骤停,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2.紧急药物治疗
2.1.一线药物:首选静脉注射地西泮(成人0.1~0.3mg/kg,儿童0.2~0.5mg/kg),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需重复给药或联合用药。
2.2.二线药物:若地西泮无效,可选用苯妥英钠(成人15~20mg/kg,儿童18~20mg/kg)或丙戊酸钠(成人20~40mg/kg,儿童15~30mg/kg)静脉注射,需控制输注速度(苯妥英钠不超过50mg/min)以避免低血压。
2.3.三线药物:持续状态超过30分钟未控制,可选用咪达唑仑(0.2mg/kg静脉注射,后0.05~0.2mg/kg/h维持)或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后2~8mg/kg/h维持),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使用,监测呼吸抑制风险。
三、病因诊断与针对性治疗
1.病因排查:紧急处理后需尽快完善检查(如头颅CT、MRI、脑电图、电解质、血糖、毒物筛查),明确病因(如脑外伤、脑肿瘤、代谢紊乱、药物过量或戒断)。
2.针对性治疗:根据病因调整方案,如感染者使用抗生素,代谢紊乱者纠正电解质(如低钠血症补钠),药物过量者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拮抗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1.1.药物剂量需按体重精确计算,避免过量导致呼吸抑制或低血压。
1.2.丙戊酸钠可能增加肝毒性风险,需监测肝功能(尤其<2岁或合并代谢疾病者)。
1.3.咪达唑仑或丙泊酚需在儿科重症监护下使用,避免长时间输注导致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2.老年患者:
2.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苯妥英钠可能加重心律失常,需优先选择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
2.2.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药物剂量(如苯妥英钠半衰期延长),避免蓄积中毒。
3.孕妇患者:
3.1.首选左乙拉西坦或拉莫三嗪(对胎儿致畸风险较低),避免使用丙戊酸钠(增加神经管缺陷风险)。
3.2.若必须使用丙戊酸钠,需补充叶酸(5mg/d)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
五、长期管理策略
1.规律用药:根据癫痫类型选择抗癫痫药物(如全面性发作选丙戊酸钠,局灶性发作选卡马西平),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如肝酶、血常规)。
2.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熬夜、饮酒、闪光刺激等诱因,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3.患者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发作先兆(如嗅觉异常、肢体麻木),掌握紧急处理流程(如侧卧位、记录发作时间),随身携带急救卡(注明病情、用药及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