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喘与哮喘在定义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特点、诊断方法、治疗与管理及特殊人群考虑等方面存在差异。儿童咳喘多由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引发,症状相对单纯,治疗针对原发疾病,婴幼儿需密切观察;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遗传和环境诱因,症状反复发作需长期规范个体化管理,特殊人群需避免过敏原及监测生长发育。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如过敏原(花粉、尘螨等)、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也会诱发。患儿的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高反应性,在接触相关刺激后,气道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且哮喘的病程较长,若未规范控制,容易反复发作并可能导致气道重塑等不良后果。
症状表现特点
儿童咳喘:咳喘症状相对较为单纯,多是在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等诱因下出现,咳嗽程度和喘息程度相对较轻,一般随着原发疾病的治疗,咳喘症状会逐渐减轻消失,单次发作的咳喘持续时间较短,缓解后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呼吸、一般状态等多无明显持续异常。
哮喘:症状具有反复发作性,喘息症状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发作时可听到双肺广泛的哮鸣音,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部分患儿哮喘发作时除了喘息、咳嗽外,还可能伴有胸闷等症状,而且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需要长期管理。
诊断方法
儿童咳喘: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简单的辅助检查来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前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有干啰音等,一般胸部X线检查多无特异性改变或仅提示肺部炎症表现,肺功能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或仅提示通气功能轻度改变。
哮喘: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详细询问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等,典型哮喘发作时可闻及双肺哮鸣音,辅助检查方面,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异常,发作期可能有肺过度充气表现;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包括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等符合哮喘的肺功能特征可协助诊断,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哮喘的过敏原,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
治疗与管理
儿童咳喘: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抗感染(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一般在原发疾病治愈后咳喘症状消失,通常不需要长期的特殊管理,但要注意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咳喘的因素。
哮喘:治疗强调长期、规范、个体化的管理。急性发作期需要缓解哮喘症状,常用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等吸入剂;缓解期需要长期控制炎症,常用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监测肺功能等,需要患儿及家长长期配合管理,以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咳喘:对于婴幼儿发生咳喘时,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因为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咳喘可能较快导致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因素。
哮喘:对于患有哮喘的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其明确的过敏原,如对尘螨过敏的患儿要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要注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风险,同时要按照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诊,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使用某些哮喘控制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医生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