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肱骨骨折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儿童青枝骨折等,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牵引治疗;手术治疗用于骨折移位明显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康复治疗早期进行手指屈伸等练习,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加强力量和全面关节活动度训练,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情况,康复是功能恢复重要环节,不同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儿童的青枝骨折等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通过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然后使用外固定装置如石膏绷带、支具等固定患肢,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肱骨中段骨折,可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之后用石膏托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儿童的青枝骨折多采用石膏外固定即可,因其自身塑形能力较强,骨折愈合相对较快。
牵引治疗:对于某些移位明显的肱骨骨折,尤其是成人的长斜形、螺旋形骨折等,可采用牵引的方法。如尺骨鹰嘴牵引,通过牵引装置对患肢进行持续牵引,利用牵引力克服肌肉收缩力,逐渐矫正骨折端的移位,为后续的固定或愈合创造条件。牵引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牵引的重量、患肢的血运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复位要求;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端,准确复位后采用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固定骨折端。例如,对于肱骨近端骨折,若骨折移位明显,影响肩关节功能,可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髓内钉适用于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对骨折端血运干扰小等优点。手术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安全,促进骨折愈合。
其他手术方式: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如严重粉碎性骨折等,可能需要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方式。外固定支架通过体外的固定装置固定骨折端,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条件差,不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情况。
三、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应开始康复治疗。包括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对于上肢肌肉可进行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多次。儿童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为儿童可能难以配合主动康复训练,家长要帮助儿童进行患肢的适当活动。
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端的初步稳定,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例如,在骨折2-3周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肩关节、肘关节的主动或助力屈伸活动。对于成人,可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同时要关注伤口愈合情况等。
后期康复:骨折临床愈合后,要加强患肢的力量训练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使用哑铃等进行上肢肌肉的力量练习,逐步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更加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和骨骼强度进一步下降,康复过程中意外可能会导致再次损伤。
左肱骨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不同情况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注意事项,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