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出现全身及局部等多方面症状,全身有发热、乏力;局部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还可有月经异常、性交痛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段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需重视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一、全身症状
1.发热
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这是因为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约有相当比例的子宫内膜炎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可能在37.5℃-38.5℃之间波动,部分严重感染的患者体温可更高。对于女性而言,无论是育龄期还是围绝经期女性,都可能出现发热症状,而对于儿童患者,子宫内膜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发热可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需引起重视。
2.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这与炎症状态下机体消耗增加以及发热等因素有关。炎症反应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多,同时身体的代谢紊乱等情况也会导致患者感觉疲倦、无力。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老年女性,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
二、局部症状
1.下腹部疼痛
疼痛特点:多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疼痛较轻,仅为下腹不适,而有些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例如,在盆腔炎症相关的研究中,子宫内膜炎引起的下腹痛是常见症状之一,疼痛可能在活动后、性交后加重。育龄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子宫内膜炎导致的下腹痛可能会对其性生活和日常活动产生明显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出现下腹痛时,需要警惕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的可能,因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炎症的表现。
疼痛机制: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子宫内膜,引起子宫收缩,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疼痛。
2.阴道分泌物异常
分泌物量增多:子宫内膜炎时,阴道分泌物较正常情况明显增多。分泌物的性质可呈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例如,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较为严重,血性分泌物可能是子宫内膜充血、糜烂等原因导致少量出血混合在分泌物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女性,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如出现外阴瘙痒等伴随症状;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需要排除恶性病变等情况,所以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
分泌物颜色、气味改变:除了量的变化,颜色可能从正常的白色透明或微黄色变为黄色、绿色等异常颜色,气味可能出现腥臭味等,这是因为炎症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细菌等病原体繁殖产生异常物质。
三、其他症状
1.月经异常
月经量改变:部分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收缩功能,导致子宫出血增多。例如,在一些病例观察中发现,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月经量较以往增加1/3以上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育龄期女性,月经量增多可能会引起贫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月经量异常时,首先要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等情况,子宫内膜炎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月经周期改变: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紊乱等情况。这是由于炎症干扰了子宫内膜的正常周期性变化,影响了激素对子宫内膜的调节作用。年轻女性月经周期改变可能影响其生育计划等,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本身月经就处于紊乱阶段,子宫内膜炎可能会加重这种紊乱程度。
2.性交痛
子宫内膜炎患者在性交时可能出现疼痛,这是因为性交过程中刺激了盆腔内的炎症部位,导致疼痛产生。对于育龄期女性,性交痛会影响夫妻性生活质量,可能导致性生活不和谐等问题,需要患者及时告知医生相关症状,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