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环境;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体温;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抽搐护理,防止受伤并记录情况;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饮食护理,给予合适饮食并控制饮水量,从多方面保障患者护理。
一、环境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需安置于安静、光线柔和、温度湿度适宜的病房,保持病房整洁,减少外界不良刺激,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环境,避免声、光等刺激诱发癫痫发作。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病房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有尖锐物品等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物品存在;老年患者则要考虑病房温度不宜过低,防止因寒冷诱发癫痫。
二、生命体征监测
1.呼吸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癫痫持续状态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如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需及时处理。儿童患者呼吸频率与成人不同,要注意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呼吸频率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仔细监测呼吸变化。
2.心率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和血压,因为癫痫持续状态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心率血压的变化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密切关注;儿童患者心率本身比成人快,监测时要注意正常范围的差异;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压波动大等情况,监测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血压水平。
3.体温监测:癫痫持续状态可能引起体温升高,需定时测量体温。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体温变化可能更迅速,要注意及时发现体温异常;老年患者体温变化相对不敏感,也需按时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发热等情况并处理。
三、气道管理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是关键,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头偏向一侧的角度合适,确保气道通畅的同时避免压迫颈部影响呼吸;老年患者如有牙齿松动等情况,要更小心清理口腔异物,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建立人工气道。
四、抽搐护理
1.防止受伤:在患者抽搐时,切勿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肌肉拉伤等。可在患者身旁放置软枕等保护用具,避免患者撞伤。儿童患者抽搐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防护,如移开尖锐物品等;老年患者骨骼脆弱,更要轻柔防护,防止因抽搐导致骨折等严重损伤。
2.记录抽搐情况:准确记录抽搐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抽搐部位等,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儿童患者抽搐时的表现可能更具特点,要详细记录;老年患者抽搐情况可能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也要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五、用药护理
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癫痫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例如使用苯二氮类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等变化。儿童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时要考虑其年龄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等,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更易发生,要密切观察有无头晕、嗜睡、皮疹等不良反应。
六、心理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往往会有紧张、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儿童患者可能因疾病感到害怕,需要护士用温和的态度进行安抚;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等产生焦虑情绪,要耐心倾听其诉求,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七、饮食护理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要注意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饮食要考虑消化功能,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等情况。同时,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饮水量,避免因大量饮水导致癫痫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