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明显等、肌强直表现为肌肉僵硬被动运动关节阻力增加等、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等、姿势步态障碍早期上肢摆臂幅度减小等后期出现慌张步态;非运动症状有感觉障碍包括疼痛常见肩颈部四肢等和麻木部分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便秘胃肠蠕动减慢所致等、泌尿障碍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血压下降头晕等、精神神经障碍包括抑郁情绪低落等、焦虑紧张不安等、认知障碍随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出现甚至发展为痴呆。
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多见于老年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长期患病可能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方式上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震颤。
肌强直:表现为肌肉僵硬,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加,呈铅管样强直,若合并震颤则呈齿轮样强直。可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使运动变得迟缓、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更易出现肌强直,病史较长者肌肉萎缩风险增加,应适当进行温和的康复锻炼维持肌肉功能。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困难,逐渐发展为全身性运动迟缓。年龄增长会使运动迟缓更易发生,有帕金森病史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运动功能评估,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安全的活动空间。
姿势步态障碍:早期表现为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病情进展后出现慌张步态,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起步,小步前冲,越走越快,难以迅速止步或转弯。老年人发生姿势步态障碍时跌倒风险显著增加,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平衡功能,需特别注意家居环境的防滑设置,避免跌倒受伤。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
疼痛:常见肩颈部、四肢疼痛,可能与肌肉强直、姿势异常有关,年龄较大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有长期帕金森病史者疼痛可能更顽固,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不良姿势加重疼痛。
麻木: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麻木,可能与神经功能受累有关,性别差异不明显,但不同病史阶段麻木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不同,病史较长者需关注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变化。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较为常见,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所致,年龄较大患者胃肠功能本身较弱,更易出现便秘问题,有帕金森病史者胃肠功能障碍可能加重,生活方式上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泌尿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男性患者可能合并前列腺相关问题时症状更复杂,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泌尿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需关注排尿情况对生活的干扰。
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跌倒风险极高,有帕金森病史且年龄较大者更需注意体位变化时的缓慢操作,如起床、站立时应缓慢进行。
精神神经障碍
抑郁:常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抑郁风险可能增加,有帕金森病史者抑郁可能与疾病本身导致的身体不适及生活功能受限有关,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病史较长对生活影响较大的患者焦虑可能更明显,不同性别在焦虑表现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应对方式可能因个体差异不同,要为患者提供舒缓情绪的环境和方法。
认知障碍: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甚至发展为痴呆,年龄较大患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更高,有帕金森病史的老年人需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取相应措施延缓认知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