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应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需分别做好相应防治及护理。避免接触过敏原需确定并减少接触,鼻腔冲洗可每日1-2次,药物有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免疫治疗有皮下和舌下两种,生活要调整室内温湿度、适当运动,特殊人群用药及护理各有讲究。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确定过敏原: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不同年龄人群过敏原可能不同,儿童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成人可能还有食物过敏原等。例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应减少外出,尤其是风大的日子。
2.减少接触:对于尘螨过敏者,使用防螨床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宠物过敏者尽量避免接触宠物等。
二、鼻腔冲洗
1.方法及原理: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用鼻腔冲洗器将冲洗液注入一侧鼻腔,从另一侧流出。年龄较小的儿童需在成人协助下进行,选择合适的儿童型冲洗器具和冲洗液浓度。
2.频率:可每日1-2次,能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
三、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需注意,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如糖浆剂等。但需注意药物可能有嗜睡等副作用,驾驶员等需谨慎使用。
2.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能减轻鼻腔炎症反应。对于儿童,应选择儿童适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长期滥用导致鼻腔黏膜萎缩等不良反应。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有一定作用,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儿童可使用咀嚼片等剂型。
四、免疫治疗
1.皮下免疫治疗: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皮下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但该治疗有一定风险,如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等,需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且儿童需谨慎评估后使用。
2.舌下免疫治疗:相对皮下免疫治疗,操作较简便,患者依从性较好。同样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使用时也需谨慎。
五、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40%-60%。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刺激鼻腔,加重过敏性鼻炎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温度湿度的感受略有差异,儿童对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更敏感,需更精细调节。
2.适当运动:适度运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时段运动,如花粉传播高峰时。运动后注意及时清洁鼻腔,减少过敏原在鼻腔内的停留。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过敏性鼻炎在治疗上更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在选择药物时,要优先考虑儿童适用剂型,如糖浆、咀嚼片等。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生活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鼻腔清洁,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注意宠物管理等。
2.老年人:老年人患过敏性鼻炎时,药物使用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在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3.孕妇:孕妇患过敏性鼻炎时,药物选择需非常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鼻腔冲洗等。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