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炎是指周围神经结构或功能受损,病因有营养代谢障碍、感染、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营养神经,不同人群有特点,儿童少见、老年人与慢性病相关等,长期饮酒和接触毒物人群需注意,有病史人群需相关防控。
病因
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等。以糖尿病为例,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纤维发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影响神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感染:某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发周围神经炎,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可侵袭神经,导致神经炎症。
中毒:药物中毒(如异烟肼等)、重金属中毒(如铅、汞、砷中毒等),例如铅中毒时,铅离子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传导。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炎症、脱髓鞘等病变。
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常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感觉减退或缺失也较为常见,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中,这种感觉异常可从手足末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
运动障碍:受累肌肉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长期可出现肌肉萎缩,以手部小肌肉受累时,可出现持物无力、精细动作困难等表现,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可在发病后迅速出现四肢弛缓性瘫痪。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菲薄、干燥、出汗异常、指(趾)甲粗糙、变色等,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中,还可能伴有直立性低血压、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中毒接触史等,例如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及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
体格检查:检查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等情况,如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检查,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周围神经受损的证据,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呈现典型的脱髓鞘改变。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维生素水平测定、感染相关指标检测等,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维生素B12缺乏时可检测到维生素B12水平降低。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等手段;中毒患者需脱离中毒环境,使用相应解毒剂等。
营养神经治疗: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周围神经炎相对少见,若发生多与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如某些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变在儿童期即可发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儿童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周围神经炎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时需更加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同时康复训练对于老年人周围神经炎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恢复较为重要,但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女性: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在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但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能有一定差异,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妊娠等对病情的影响。
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易发生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炎,需强调戒酒;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人群要注意职业防护,预防中毒性周围神经炎的发生。
有病史人群: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的风险较高,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神经功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周围神经炎的可能性增加,在治疗周围神经炎时需兼顾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