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药物治疗有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抗组胺药等;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不佳或有鼻息肉、鼻腔结构异常等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药物剂量等,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等情况。
一、一般治疗
(一)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这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因为良好的免疫力对于鼻窦炎的恢复至关重要。同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一般每天1-2次,通过冲洗能够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冲洗器具,注意冲洗压力不宜过高。另外,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尽量减少与之接触的机会,这在过敏性鼻窦炎患者中尤为重要。
(二)饮食注意
保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鼻腔黏膜,加重炎症反应。
二、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
如果鼻窦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例如,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型和剂量,且要确保足疗程使用,一般至少使用10天左右,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病情转为慢性。
(二)鼻用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水肿的作用,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般建议使用时间根据病情而定,通常不超过3个月。
(三)黏液促排剂
可以促进鼻腔和鼻窦内黏液的排出,改善纤毛功能,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调整剂量。
(四)抗组胺药
对于伴有过敏性因素的鼻窦炎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能缓解打喷嚏、鼻痒等过敏症状,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如果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存在鼻息肉、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影响鼻窦引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存在明显鼻中隔偏曲影响鼻窦通气引流的患者,通过手术矫正鼻中隔后可能改善鼻窦炎症状。
(二)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鼻内镜能够清晰地观察鼻窦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扩大鼻窦的开口,恢复鼻窦的正常引流和通气功能。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充分考虑手术风险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鼻窦炎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鼻腔冲洗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温和冲洗液和器具,避免造成鼻腔黏膜损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软骨发育等有潜在风险的药物,严格遵循医生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制定的治疗方案。
(二)孕妇
孕妇患鼻窦炎时,药物选择需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局部治疗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谨慎使用,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明确不良影响的药物。
(三)老年人
老年人患鼻窦炎时,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与治疗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影响。手术治疗时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