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用抗生素及含漱液;手术有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和成人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时间,因为休息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成人患者也应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有效睡眠。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漱口,可用温盐水漱口,儿童漱口时需家长协助,防止误咽。对于年龄较大能配合的患者,可指导其正确的漱口方法,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扁桃体炎复发风险。同时,要鼓励患者适当多饮水,保持咽喉部湿润,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饮食方面,儿童患者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防止对咽喉部产生刺激;成人患者同样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应用:
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如存在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等,但需注意患者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氨苄等,但也需询问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足量、足疗程原则,以彻底杀灭细菌,防止病情转为慢性或复发。
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含漱液的浓度,避免误咽导致不良反应,成人可正常使用,通过局部含漱起到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三、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若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次数达7-8次及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儿童患者如每年发作多次,已明显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
扁桃体过度肥大,已影响呼吸,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改善呼吸功能。
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引发风湿性心脏病、肾小球肾炎等,在病情稳定期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手术禁忌证:
急性炎症期一般不宜手术,应待炎症消退后2-3周再考虑手术,因为此时手术出血风险较高。
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手术易导致出血不止,一般不建议手术。
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处于活动期、高血压未控制等患者,手术风险较大,需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能耐受手术。
儿童患者年龄过小,一般建议4-10岁左右考虑手术,因为年龄过小扁桃体的免疫功能仍较重要,过早手术可能影响机体的局部免疫功能,但具体还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
女性患者月经期间一般不宜手术,以免导致出血增多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儿童慢性扁桃体炎治疗时,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上述的生活方式调整等。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对于手术治疗的儿童患者,术前要做好心理安抚,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术后要密切观察创面出血情况等,家长要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儿童的护理工作,如饮食护理等,保证儿童术后恢复顺利。
成人患者:
成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如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影响扁桃体炎的治疗效果。同时,成人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