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其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眩晕有发作性、强烈性、可重复性特点,可通过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诊断,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患此病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耳石症引起眩晕的定义
耳石症引起的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病症,也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的半规管内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受到刺激,就会引发强烈的眩晕。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耳石膜等结构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人耳石脱落后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老年人患耳石症引起眩晕的几率相对较高。比如,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耳石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低头工作、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中耳炎等)等都可能增加耳石脱落的风险。长期低头工作会使头部位置长期处于非自然状态,可能影响内耳耳石的正常位置;头部外伤可能直接导致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耳部疾病会影响内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增加耳石症发生的可能性。
3.病史因素:有耳部手术史、前庭神经炎病史等的人群,发生耳石症引起眩晕的风险也会增加。例如,曾经有过耳部手术的患者,手术可能对内耳结构造成一定影响,使得耳石稳定结构被破坏,容易出现耳石脱落引发眩晕。
三、眩晕的特点
1.发作性:眩晕往往在特定头位变化时突然发作,比如从卧位迅速坐起、躺下、翻身、低头或抬头等动作时。发作时间一般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
2.强烈性:眩晕感较为强烈,患者会感觉天旋地转,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耳石刺激半规管,通过前庭神经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强烈的平衡失调反应。
3.可重复性:当再次出现相同头位变化时,眩晕会再次发作,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是由于耳石在半规管内的位置相对固定,再次遇到相同头位变化时会再次刺激半规管。
四、诊断相关要点
1.Dix-Hallpike试验:医生会通过该试验来初步诊断耳石症。患者坐于检查床上,迅速躺下并头悬于床缘外,然后迅速向一侧转头。如果在特定头位出现短暂的眩晕和眼震,就高度提示耳石症。
2.滚转试验:通过让患者在特定设备上进行滚转动作,观察眼震情况来辅助诊断。不同半规管受累时,眼震的特点有所不同,医生可以根据眼震特点判断是哪一侧半规管的耳石出现了问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耳石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由于儿童的平衡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诊断和处理时需要更加谨慎。要避免盲目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复位等治疗方法。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在复位过程中的反应,因为儿童的配合度可能相对较低,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耐心和细致地操作。
2.老年人:老年人患耳石症引起眩晕时,要注意在复位等操作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复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再次出现头位的剧烈变化,防止眩晕再次发作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并且,老年人的康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注,协助老年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头部位置调整等康复相关的活动。
3.孕妇:孕妇患耳石症引起眩晕时,在诊断和治疗上要权衡利弊。复位等操作一般可以在孕妇身上进行,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尽量减少药物使用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