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发病部位在鼻咽部黏膜区域,急性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有相应症状及检查、治疗原则;鼻咽癌是鼻咽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中年男性,有特定症状及检查、治疗原则,包括放疗为主等综合治疗。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鼻咽炎和慢性鼻咽炎。急性鼻咽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继发;慢性鼻咽炎常为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原因所致,发病部位主要在鼻咽部黏膜区域。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中劳累、受凉等因素易诱发,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倾向。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亲属发病风险相对增高)、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甲醛、镍等致癌物质)等有关,好发于中年男性,发病部位为鼻咽部的上皮组织。
二、症状表现
鼻咽炎
急性鼻咽炎:初期有鼻咽部干燥、灼热感,继而出现鼻塞、流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液脓涕,还可伴有咽痛、咳嗽等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低热、头痛、乏力等,儿童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如高热、呕吐、腹泻等。
慢性鼻咽炎:主要症状为鼻咽部不适,有黏稠分泌物附着,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需频繁清嗓,可伴有干咳等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差异不大,但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更多表现为反复清嗓等行为。
鼻咽癌
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出现涕中带血,多为回吸性涕中带血,时有时无;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鼻塞,肿瘤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引起单侧或双侧鼻塞;还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是由于肿瘤堵塞咽鼓管咽口所致;晚期可出现头痛,多为单侧持续性偏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表现,多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颈部肿块;还可出现脑神经受累症状,如面部麻木、复视、视力下降等,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因身体状况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鼻咽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可能症状进展更快,需更警惕。
三、检查方法
鼻咽炎
前鼻镜检查:急性鼻咽炎时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慢性鼻咽炎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可有黏稠分泌物附着。
鼻咽部触诊:急性鼻咽炎时触诊可能有疼痛,慢性鼻咽炎触诊可见黏膜肥厚等表现,但儿童进行鼻咽部触诊需谨慎操作。
影像学检查:一般无需复杂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做鼻咽部CT,可见鼻咽部黏膜增厚等情况。
鼻咽癌
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咽部情况,可见鼻咽部新生物,表面不平,易出血等,是诊断鼻咽癌的重要手段。
影像学检查:鼻咽部CT或MRI检查可清晰显示鼻咽部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等,有助于临床分期等;PET-CT检查可了解全身转移情况。
病理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通过鼻咽镜下取新生物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四、治疗原则
鼻咽炎
急性鼻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鼻塞等症状;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慢性鼻咽炎:治疗病因,如治疗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局部可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一般无需全身使用抗生素,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诱发因素。
鼻咽癌
以放射治疗为主,可辅以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早期鼻咽癌通过放疗等综合治疗有望获得较好预后,晚期鼻咽癌则需要更综合的治疗方案。儿童鼻咽癌治疗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放疗剂量等需谨慎制定,化学治疗药物选择也需兼顾儿童的耐受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