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有多种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鼻中隔前下区出血、儿童及轻度鼻出血患者;填塞止血法包括前鼻孔填塞(适用于出血较剧等情况,需注意儿童和老年人情况)和后鼻孔填塞(适用于鼻腔后部出血,儿童一般少用,有严重心肺疾病者需谨慎);烧灼止血法有化学药物烧灼(注意儿童和药物过敏者)和激光或微波烧灼(注意儿童和老年人能量控制);血管结扎法适用于严重且经多种方法无效的鼻出血,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有基础疾病者需密切观察;介入治疗适用于顽固性鼻出血,儿童风险高,老年人需考虑全身状况。
一、指压止血法
1.操作方法:患者可坐下,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2.适用情况:适用于鼻中隔前下区出血,大多数鼻出血通过此方法可暂时止血,儿童及轻度鼻出血患者较为适用。
3.考虑因素:对于儿童,要注意操作时力度适中,避免因用力过大给儿童造成不适;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指压止血同时需关注血压情况,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影响止血效果及病情。
二、填塞止血法
1.前鼻孔填塞
操作方法:可使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进行填塞。将纱条或海绵自前鼻孔填入鼻腔,填满整个鼻腔出血区域。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大小的填塞材料,避免填塞过深或过紧造成损伤。
适用情况:适用于出血较剧、出血部位不明确或经指压止血无效的患者。
考虑因素:对于儿童,填塞过程中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防止因填塞物引起呼吸困难;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全身状况,如有无心肺功能不全等,因为填塞可能会对呼吸和循环产生一定影响。
2.后鼻孔填塞
操作方法:当前鼻孔填塞无效时可考虑后鼻孔填塞,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将填塞物送入后鼻孔,堵塞后鼻孔以达到止血目的。
适用情况:适用于鼻腔后部出血,如鼻咽癌等疾病引起的严重鼻出血。
考虑因素:儿童一般较少采用后鼻孔填塞,因其鼻腔结构与成人不同,后鼻孔填塞对儿童鼻腔及周围组织影响较大;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后鼻孔填塞需谨慎,防止加重心肺负担。
三、烧灼止血法
1.化学药物烧灼
操作方法:常用30%-5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等化学药物,用棉签蘸取后涂于出血部位,使出血点组织蛋白凝固达到止血目的。
适用情况: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的患者。
考虑因素:儿童使用化学药物烧灼时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范围,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要提前评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2.激光或微波烧灼
操作方法:利用激光或微波的热效应,使出血点组织凝固止血。
适用情况:同样适用于明确出血点的鼻出血患者。
考虑因素:儿童进行激光或微波烧灼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避免对儿童鼻腔黏膜造成过度损伤;对于皮肤感觉不敏感的老年人,操作时要准确判断,防止能量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四、血管结扎法
1.适用情况:对于严重的、经上述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的鼻出血,可考虑血管结扎法,如筛前动脉结扎、上颌动脉结扎等,但此方法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2.考虑因素: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血管结扎法,因其创伤相对较大;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管结扎后要密切观察凝血情况,防止出血不止。
五、介入治疗
1.操作方法:通过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栓塞治疗,阻断出血血管的血流达到止血目的。
2.适用情况:适用于顽固性鼻出血,尤其是由肿瘤等引起的严重鼻出血。
3.考虑因素:儿童进行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评估;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