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输卵管因素(如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受精卵游走、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压迫等,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增加宫外孕发生风险。
一、输卵管因素
1.输卵管炎症
一般性因素:输卵管黏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是引起宫外孕的常见原因。输卵管黏膜炎严重时可引起管腔完全阻塞而导致不孕,轻者输卵管黏膜黏连和纤毛缺损,影响受精卵的运行。例如,女性若有盆腔炎病史,炎症累及输卵管,就可能破坏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盆腔炎多与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因素相关,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尤其是年龄在15-24岁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从而增加宫外孕的发生几率。
结核性输卵管炎:结核杆菌感染输卵管,可使输卵管黏膜遭到破坏,形成瘢痕、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这也是导致宫外孕的重要原因。结核病史可能与既往接触结核患者、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女性,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并引发相关病变。
2.输卵管手术史
曾进行过输卵管绝育术、输卵管复通术等手术的女性,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比如输卵管绝育术后复通,输卵管的通畅程度可能不如正常,受精卵在通过输卵管时就容易受阻而在输卵管内着床。有过输卵管手术史的女性,宫外孕的发生率比没有手术史的女性明显升高。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操作造成输卵管局部损伤、瘢痕形成等,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输卵管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的宫外孕风险相对较高。
二、受精卵游走
受精卵在一侧输卵管受精后,沿着伞端向对侧输卵管运行,由于游走时间过长,受精卵在尚未到达子宫腔时就具备了着床能力,从而在对侧输卵管着床形成宫外孕。这一过程与输卵管的蠕动、纤毛运动等有关,而女性的内分泌状态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游走速度。例如,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输卵管蠕动异常,进而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一些女性可能存在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就可能干扰受精卵的正常游走过程,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
三、其他因素
1.辅助生殖技术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宫外孕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例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受精卵着床的位置可能不再局限于子宫腔内。这是因为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的操作等因素可能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输和着床位置。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其宫外孕的发生风险比自然受孕的女性高。这与胚胎移植时的子宫环境、胚胎自身的质量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胚胎质量不佳时,可能更容易在输卵管等异位部位着床。
2.避孕失败
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的女性,发生宫外孕的几率相对较高。宫内节育器可能影响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的着床,当避孕失败时,受精卵就有可能在输卵管等部位着床。另外,口服紧急避孕药失败的女性,也存在宫外孕发生的可能。紧急避孕药的作用机制是干扰女性的内分泌和排卵等过程,当避孕失败时,激素水平的紊乱可能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和着床,从而增加宫外孕风险。例如,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的女性,其内分泌系统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宫外孕的发生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3.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压迫
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可压迫输卵管,影响输卵管的通畅性,使受精卵运行受阻,从而导致宫外孕。例如较大的子宫肌瘤可能压迫输卵管,使其管腔变窄,受精卵通过困难。患有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的女性,尤其是肿瘤较大或位置特殊压迫输卵管的情况,宫外孕的发生风险增加。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患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育龄期女性更为常见,该年龄段女性若患有此类疾病,需密切关注宫外孕的发生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