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需进行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急性期要停止活动、包扎止血并就医;手术宜尽早,方式依情况选;术后固定,分阶段康复,早期邻近关节活动,中期逐步屈伸并配合物理治疗,后期加强力量和精细动作训练;康复中要补充营养,关注不同人群营养需求;还需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助康复。
一、急性期处理
手指肌腱断裂后,首先要进行紧急处理。应立即停止手部活动,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进行简单包扎止血,然后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可能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来明确肌腱断裂的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一般来说,新鲜的手指肌腱断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手术修复。通常建议在受伤后1-3周内进行手术,此时局部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手术效果较好。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评估调整。
2.手术方式:根据肌腱断裂的部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有肌腱端端吻合术等。通过手术将断裂的肌腱重新连接起来,恢复其连续性。
三、术后康复治疗
1.固定: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外固定,如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的时间根据肌腱断裂的部位和修复情况而定,一般手指的固定时间在3-4周左右。固定期间要保持固定部位的正确位置,避免活动导致肌腱再次断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固定时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同时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等情况。
2.早期康复(术后1-2周):在固定期间,可进行邻近关节的主动活动,如固定手指的近端和远端关节进行缓慢的屈伸活动等,以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肌腱的修复。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协助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要关注儿童的配合程度和耐受情况。
3.中期康复(术后2-6周):逐渐去除外固定后,开始进行受伤手指的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主动活动是指患者自己用力进行手指的屈伸,被动活动则是由他人帮助进行手指的活动。活动幅度可以逐渐增加,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肌腱再次损伤。此时可以配合一些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4.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加强手指的力量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握力器等进行,逐渐增加握力。精细动作训练包括捡豆子、捏小物件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一般来说,手指肌腱断裂后的康复需要数月的时间,甚至更长,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到医院复诊,由医生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的进度和强度会有所不同,例如成年人相对儿童可能能承受更大强度的康复训练,但都要以不引起疼痛和肌腱再次损伤为前提。
四、营养支持
在肌腱断裂恢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补充。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肌腱修复的重要原料;同时要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发育和肌腱修复的营养需求;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考虑其消化功能等情况,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等促进骨骼和肌腱健康的营养物质。
五、心理支持
手指肌腱断裂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手指功能恢复不良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康复,所以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医生和家属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安慰,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减少儿童的焦虑情绪,帮助其配合康复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