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非病原体感染不具传染性内部因素含遗传使患湿疹风险增、免疫异常致过度炎症反应、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可关联发病外部因素有环境或食品过敏原致免疫反应引发症状、刺激原破坏皮肤屏障、微生物可加重炎症、温度湿度变化及日晒可诱发或加重湿疹湿疹患者需避过敏原刺激原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并遵医嘱治疗儿童成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内部因素(如遗传、免疫、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慢性感染病灶等)和外部因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相互作用有关,并非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所致,所以湿疹不具有传染性。
内部因素对湿疹的影响
遗传方面:如果家族中有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个体患湿疹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患有湿疹,子女患湿疹的概率约为30%-40%;父母双方都患有湿疹,子女患病概率可高达70%左右。这是因为遗传因素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免疫系统的调控等,使得个体更容易对各种内外刺激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
免疫方面: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在湿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但在湿疹患者中,免疫系统可能出现紊乱,例如Th1和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过度活化,导致机体对过敏原等刺激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引发湿疹。
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内分泌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与湿疹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代谢紊乱方面,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皮肤的抵抗力可能下降,更容易发生湿疹样改变,且病情可能相对难以控制。
外部因素对湿疹的影响
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在接触含有尘螨的灰尘、床单、被褥等环境时,可能会诱发湿疹发作。当皮肤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湿疹的典型症状。
刺激原:一些化学物质如肥皂、洗涤剂、化妆品、某些工业化学品等可能成为刺激原。长期接触这些刺激原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的保湿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发湿疹。例如,经常从事清洁工作的人群,由于频繁接触洗涤剂等刺激物,手部湿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微生物:虽然微生物不是湿疹的直接致病原因,但某些微生物可能会加重湿疹的炎症反应。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湿疹患者的皮肤表面定植率可能较高,它可以释放一些毒素,刺激皮肤的炎症细胞活化,导致湿疹症状加重。
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也可能诱发湿疹。例如,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皮肤的水分流失加快,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湿疹;而在炎热潮湿的夏季,皮肤出汗多,局部环境潮湿,也可能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
日晒:过度日晒可能损伤皮肤,破坏皮肤的屏障,使皮肤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降低,从而诱发湿疹或使原有湿疹病情加重。例如,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后,皮肤可能出现红斑、脱屑等类似湿疹的表现。
对于湿疹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原,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儿童湿疹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等;成人湿疹患者则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等,以减少湿疹的发作和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