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打喷嚏等症状。明确过敏原并减少暴露;用生理盐水等冲洗鼻腔;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保持良好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帮助。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明确过敏原:过敏性鼻炎患者总是打喷嚏往往与接触过敏原相关,首先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具体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如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对于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可佩戴专业的防花粉口罩;对于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品套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接触过敏原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室内的尘螨等,而过敏体质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对多种过敏原都可能敏感。
2.减少过敏原暴露: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可能有过敏原的环境中,例如霉菌过敏者要保持室内干燥,定期清理卫生间、厨房等易滋生霉菌的地方。有明确病史的患者更应严格遵循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措施,以降低打喷嚏等症状的发生频率。
二、鼻腔冲洗
1.冲洗原理: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打喷嚏症状。鼻腔冲洗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儿童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冲洗液的温度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适。
2.冲洗方法:一般采用坐姿或站姿,头部微向前倾,将冲洗器的冲洗头放入一侧鼻孔,缓慢挤压冲洗器,使冲洗液从另一侧鼻孔流出或经口腔吐出。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坚持使用有助于改善鼻腔环境,减少打喷嚏的发作。
三、药物治疗(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原则,提及药物名称)
1.抗组胺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打喷嚏、鼻痒、流涕等症状。但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抗组胺药物剂型,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不同年龄儿童的药物代谢等情况不同。成人使用时也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等。
2.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从根本上缓解打喷嚏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一般需要在医生评估后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成人使用时也需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鼻喷雾剂,保证药物能准确作用于鼻腔黏膜。
四、免疫治疗
1.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如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儿童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时要更加谨慎评估。
五、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良好的作息可以增强身体对过敏原的抵抗力,减少打喷嚏等症状的发作。不同年龄的人群作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一般需要保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例如晨练时要关注花粉预报等。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儿童可以选择跳绳、跑步等运动,成人可以选择游泳、慢跑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