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由局部(如阴道炎症、外阴皮肤病)和全身因素(如糖尿病、全身性疾病)引起,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针对不同原因分别用抗真菌/厌氧菌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如儿童防尿布皮炎、孕妇谨慎用药、老年人保湿并排查全身病。
一、寻找外阴瘙痒的原因
外阴瘙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方面,阴道炎症是常见原因,如霉菌性阴道炎,会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呈豆腐渣样等症状;细菌性阴道炎也可导致外阴瘙痒,伴有白带增多、有鱼腥味等表现;还有外阴局部的皮肤病,像外阴湿疹、外阴硬化性苔藓等,也会引发瘙痒。全身因素方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高,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黄疸、维生素A和维生素B缺乏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外阴瘙痒。
二、一般处理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水温不宜过高,一般30-35℃较为适宜,每天1-2次即可。要注意清洗顺序,由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清洗要求基本一致,但儿童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女性在经期要增加清洗次数。
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勤换内裤,内裤要单独清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搔抓
搔抓可能会导致外阴皮肤破损,从而加重瘙痒症状,还可能引起继发感染。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尽量克制搔抓的欲望,如果实在难以忍受,可以轻轻拍打瘙痒部位来缓解。
三、针对不同原因的应对方法
1.阴道炎症导致的外阴瘙痒
霉菌性阴道炎:如果是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相关的治疗,但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明确诊断后开具。一般局部用药可选择克霉唑栓剂等,用药时要注意按照疗程使用,即使瘙痒缓解也不能擅自停药。
细菌性阴道炎:对于细菌性阴道炎导致的外阴瘙痒,可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同样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用药如甲硝唑栓等。
2.外阴皮肤病导致的外阴瘙痒
外阴湿疹:如果是外阴湿疹引起的瘙痒,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局部干燥,减少摩擦。
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硬化性苔藓的治疗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需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3.全身因素导致的外阴瘙痒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时,首要的是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低于10.0mmol/L等,血糖得到控制后,外阴瘙痒的症状往往会有所缓解。
全身性疾病:对于由黄疸、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外阴瘙痒,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比如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A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外阴瘙痒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是尿布皮炎等原因引起。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选择质量好的尿布。如果是婴幼儿外阴瘙痒,家长要避免孩子搔抓,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判断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
2.孕妇:孕妇出现外阴瘙痒时,要谨慎用药。首先要明确病因,可能的原因有阴道炎症等。在用药前要告知医生自己怀孕的情况,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穿着宽松衣物。
3.老年人:老年人外阴瘙痒可能与局部皮肤萎缩、干燥等有关。要注意保持外阴皮肤的湿润,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剂。同时要积极排查全身疾病,因为老年人全身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糖尿病等,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原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