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自身传播,自身因素有指甲损伤、生理结构异常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是温暖潮湿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且公共场所有大量真菌易致感染。
一、真菌感染
1.致病真菌种类: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此外,酵母菌(如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也可导致灰指甲。皮肤癣菌具有嗜角质的特性,会侵入指甲板、甲床等部位,利用指甲中的角蛋白等物质作为营养来源,从而引发感染,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导致指甲变色、增厚、变形等灰指甲的典型症状。
2.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与患有灰指甲的患者直接接触,比如共同使用拖鞋、脚盆、指甲刀等个人物品时,皮肤癣菌等致病真菌可能会从患者的病甲传播到健康人的指甲上。在家庭环境中,如果有成员患有灰指甲,若不注意物品的隔离和消毒,很容易造成传播。
间接接触: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由于环境潮湿且人员流动大,存在大量致病真菌,健康人接触到被污染的地面、毛巾等物品后,也有可能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例如,公共浴室的地面可能残留有患者脱落的含有真菌的皮屑,其他人赤脚走过就可能被感染。
自身传播: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也可能蔓延至指甲引起灰指甲。比如患有足癣(脚气)的患者,真菌容易从脚部蔓延到手部指甲,引发手灰指甲;或者指甲周围皮肤患有体癣等,真菌也可能侵犯指甲导致发病。
二、自身因素
1.指甲本身的状况
指甲损伤:长期从事手工劳动,频繁使用指甲,或者指甲受到外伤,如被重物砸到、碰撞等,会使指甲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指甲的防御屏障功能减弱,从而增加了真菌侵入的机会。例如,建筑工人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体,指甲受伤的概率较高,相对更容易患上灰指甲。
指甲的生理结构异常:一些人天生指甲的形态、结构就存在异常,比如指甲过厚、过薄、弯曲度异常等,这种异常的生理结构不利于指甲的健康维护,容易为真菌的定植和繁殖提供条件。例如,先天性厚甲症患者,其指甲本身就比正常人厚,更易藏污纳垢,滋生真菌引发灰指甲。
2.机体免疫力低下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儿童可能因为玩耍时接触真菌的机会较多,且自身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包括免疫系统功能,患灰指甲的风险相对增加。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而且高血糖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患灰指甲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很多,并且病情往往更容易加重,治疗也相对困难。此外,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抵御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也容易患上灰指甲。
三、环境因素
1.温度和湿度:温暖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比如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尤其是在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人们的脚部长期处于这种潮湿的环境中,如穿着不透气的鞋子和袜子,脚部皮肤容易出汗,局部环境潮湿,就容易滋生真菌,增加患灰指甲的可能性。
2.公共环境因素:如前面提到的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这些地方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如果得不到保障,就会存在大量的致病真菌。如果人们在这些场所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很容易接触到真菌而引发灰指甲。例如,公共游泳池的水如果没有经过良好的消毒处理,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真菌,接触后就可能感染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