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等)、肌强直(呈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影响运动功能等)、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等)、姿势平衡障碍(中晚期出现,致站立行走姿势异常易跌倒等);非运动症状有感觉障碍(常见疼痛等)、睡眠障碍(多见入睡困难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致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精神障碍(有抑郁、认知障碍等)且不同患者各症状表现有差异及受多种因素影响。
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频率约4~6Hz。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的患者震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震颤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长,有帕金森病史多年者震颤形式可能相对固定。
肌强直:表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时)或齿轮样强直(伴震颤时)。患者肢体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加。肌强直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导致动作迟缓、姿势异常等,对于有长期帕金森病史的患者,肌强直可能更为严重,会显著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不同性别患者在肌强直程度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因体型等因素在日常活动中受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可表现为始动困难,起床、翻身、步行、变换姿势等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书写时字体变小,称为“小写症”等。运动迟缓在不同年龄患者中体现不同,老年患者运动迟缓可能使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等耗时明显增加,有帕金森病史较长的患者运动迟缓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行走时起步困难,步伐变小变慢,双脚擦地而行,转弯时平衡障碍明显,易跌倒。姿势平衡障碍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跌倒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病史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姿势平衡障碍逐渐加重,女性患者在面对姿势平衡障碍时可能因身体协调性等因素在应对跌倒风险时需更谨慎的防护措施。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
疼痛:常见,可表现为肢体、颈部或背部疼痛,部分患者有足部疼痛。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肌肉强直、姿势异常等有关,不同患者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差异较大,有帕金森病史较长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疼痛症状,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状态变化使疼痛感受有所不同。
睡眠障碍:多见,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整体健康状况,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运动症状加重等,不同年龄患者睡眠障碍表现有差异,老年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更为普遍,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阶段可能睡眠障碍发生率有所变化。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便秘、多汗、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便秘是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所致;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眼花,甚至晕厥,这会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尤其是在快速站立等情况下,有帕金森病史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明显的患者需特别注意体位变化,老年患者和女性患者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方面可能因生理特点有不同的应对需求,如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需缓慢变换体位等。
精神障碍:可出现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幻觉、妄想等。抑郁较为常见,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认知障碍在疾病中晚期逐渐明显,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帕金森病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有关,不同病史和年龄的患者精神障碍表现不同,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可能进展更快,女性患者在情感方面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在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表现上有一定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