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原虫等感染)、阴道微生态失衡、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及其他激素影响)、局部卫生与生活习惯不良(局部卫生差、性生活因素、穿着不当)以及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影响等。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需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女性阴道正常菌群中存在一定量的需氧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环境改变时,需氧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需氧菌过度生长引起妇科炎症。
2.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在阴道内正常情况下也有存在,当阴道内pH值改变等因素影响时,厌氧菌大量繁殖可引发妇科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常常与厌氧菌感染相关。
(二)真菌感染
主要是假丝酵母菌(通常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女性阴道内存在假丝酵母菌,当全身或阴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侵犯组织引发炎症,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局部糖原含量高,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
(三)原虫感染
阴道毛滴虫感染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值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性生活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此外,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马桶等间接传播也是可能的方式。
二、阴道微生态失衡
女性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着阴道微生态平衡。当局部因素(如频繁阴道灌洗、阴道酸碱度改变等)或全身因素(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妊娠等)影响时,阴道微生态失衡,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妇科炎症。例如,频繁阴道灌洗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和菌群平衡,使阴道自净能力下降,易导致炎症发生。
三、激素水平变化
(一)雌激素影响
青春期前女性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高,乳酸杆菌少,局部抵抗力低,易受感染发生妇科炎症。育龄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相对稳定,但若雌激素水平异常波动(如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引发炎症。
(二)其他激素影响
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对妇科炎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例如,在一些妇科疾病状态下,激素水平的紊乱可能改变阴道局部环境,为病原体感染创造条件。
四、局部卫生与生活习惯
(一)局部卫生不良
不注意外阴清洁,不勤换内裤等,会使外阴局部污垢积聚,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等妇科炎症。例如,女性月经期若不及时更换卫生巾,会导致会阴部处于潮湿、不透气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
(二)性生活因素
性生活不注意卫生,如性生活前后不清洗外生殖器等,可能将病原体带入阴道引发炎症。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等因素也会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几率。此外,性生活时的机械性刺激等也可能对阴道黏膜造成损伤,为病原体入侵提供途径。
(三)穿着不当
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透气性差,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
五、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
婴幼儿时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薄,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受感染发生外阴炎、阴道炎等;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低,也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二)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机体抵抗力下降,且阴道局部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容易合并妇科炎症,并且这类患者妇科炎症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高,为假丝酵母菌等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