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外用药物)、康复锻炼(核心肌群锻炼、髋关节活动度锻炼)及手术治疗(有指征时采用骶髂关节融合术等,手术有风险且术后需康复训练),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差异。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减少患侧关节的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以减轻关节的负荷,缓解疼痛症状。例如,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跑步等活动,让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骶髂关节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热敷温度要适当调整,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40℃左右;成人可以稍高一些,但也不宜超过50℃,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
2.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深入组织内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红外线照射距离骶髂关节部位约30-50厘米,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天1-2次。不同年龄患者的照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个体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儿童照射时间相对较短,距离可稍远一些。
3.超短波治疗:通过电磁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超短波治疗的剂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调整,一般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周进行数次。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尤其是儿童,要确保治疗安全。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成人使用时也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
(二)局部外用药物
局部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凝胶或贴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可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局部浓度较高,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局部外用药物相对更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过敏等反应。
三、康复锻炼
(一)核心肌群锻炼
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有助于稳定骨盆,减轻骶髂关节的负担。例如平板支撑,患者可以采用俯卧位,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每组坚持30-60秒,每天进行3-4组。不同年龄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调整平板支撑的难度和时间,儿童进行平板支撑时时间不宜过长,可逐渐增加。
(二)髋关节活动度锻炼
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等活动度锻炼,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例如仰卧位,屈膝屈髋,然后逐渐将一侧下肢伸直抬起,保持10-15秒后缓慢放下,两侧交替进行,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避免加重病情。
四、手术治疗
(一)手术指征
一般来说,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评估符合手术指征时才考虑手术。例如经过3-6个月规范的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的患者。
(二)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骶髂关节融合术等。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术后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促进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因素,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