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与常见传染病可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鉴别。小儿感冒多由普通病毒引起,散发,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常见传染病如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有各自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殊关注,综合多方面可区分两者以采取正确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点
小儿感冒:多由普通病毒引起,全年均可发病,散发为主,常因受凉等诱因导致,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等可能有类似症状,但无明显的大规模人群聚集性发病特征。
常见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引起,春夏季节多见,可在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出现聚集性发病;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冬春季高发,有明确的传染病流行病史,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易感染,可通过呼吸道在人群中传播,易形成一定范围的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冬春季发病较多,可在学校等儿童集中场所出现局部聚集发病情况。
二、临床表现差异
小儿感冒: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可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精神状态较好,病程相对较短,通常1-3天症状开始缓解,1周左右可痊愈,咽部可有轻度充血,扁桃体无明显肿大化脓等表现。
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可见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但典型的手足臀部皮疹是重要鉴别点,病情轻重不一,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受累表现。
麻疹:初期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等类似感冒症状,发热2-3天后口腔颊黏膜可见科氏斑,为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发热3-4天后出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期发热更高,全身症状加重。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常一侧腮腺先肿大,然后另一侧也肿大,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轻度压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并发胰腺炎、脑膜脑炎等。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小儿感冒: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C-反应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
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可明确病原,血清学检查可见相关病毒抗体升高。
麻疹: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有4倍及以上升高也有诊断意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流行性腮腺炎:血清和尿液淀粉酶测定可见升高,血、尿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可确诊,血清学检查腮腺炎病毒IgM抗体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于传染病的易感性更高,且病情变化较快,在鉴别小儿感冒与常见传染病时需更加谨慎,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患传染病时可能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如手足口病的重症患儿在婴幼儿中更易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等严重情况,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呼吸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若发生感冒或疑似传染病时,感冒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发作,而传染病对这类儿童的影响可能更严重,在鉴别时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比如麻疹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所以这类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尽快明确诊断并积极处理。
总之,通过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仔细观察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小儿感冒与常见传染病的区别,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