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鼻炎属过敏性鼻炎特殊类型,与花粉等季节性过敏原相关,有特定季节发作等表现,可通过病史采集等诊断,有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免疫治疗等措施,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可通过了解过敏原、改善环境、增强体质预防。
一、定义与分类
季节性性鼻炎属于过敏性鼻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与花粉等季节性过敏原相关,多在特定季节发作;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
二、过敏原与发病机制
季节性过敏原:主要是花粉,不同地区常见的花粉过敏原不同,例如在春季可能是树花粉,秋季可能是草花粉等。
发病机制: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季节性发作: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在特定季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与过敏原的存在时间相关。
常见症状:主要有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
四、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发作季节、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体格检查:检查鼻黏膜情况,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状。
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15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
五、治疗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等防护用品;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免疫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耐受性提高,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六、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时,可能会出现因鼻痒而不断揉搓鼻子、睡眠时张口呼吸等表现。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使用药物时需谨慎,一些抗组胺药可能有嗜睡等副作用,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患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时,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组胺药时要注意是否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冲突。同时,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在避免接触过敏原方面要更加细致,如定期清洁室内环境等。
孕妇:孕妇患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尽量通过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如果必须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七、预防措施
了解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等方式明确自身的过敏原,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改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等;在花粉季节关闭门窗,使用空气过滤设备等。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减轻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



